伟德bv国际体育
  • 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研究:理论、形态与发展
    发布时间: 2020年06月11日

    摘要:对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的概念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形成是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既取决于共青团的组织属性与职能定位,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探索并逐渐完善,呈现出传统的延续、现代的发展、新兴的探索三种不同形态,形成了发现需求、提供平台、创设机制、建立阵地、打造品牌、供给资源、管理载体等多种类型,具有适应性、整合性、交叉性、开拓性等特点,在新时代则面临着内部“四化”倾向和外部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青年变化的挑战和考验,需要转变观念、主动应对、积极探索,实现精准化、一站式、专业化、智能化、生态化、国际化、枢纽型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共青团;服务;青年;方式;方法

    做好青年工作是党和国家赋予共青团的光荣任务,而有效凝聚引导青年的基础性工程是做好青年服务。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工作是与共青团组织发展的整个历史相伴随的,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改革开放之后,共青团服务青年的职能更加凸显并逐渐成为全团工作的重心,随之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也逐渐发展完善,其有效性决定着共青团的组织力、凝聚力,决定着共青团能否在不同时期保证完成党和国家交付的凝聚引领青年服务中心大局的任务。新时代需要共青团有新作为,需要在弄清共青团服务青年方式方法的概念与历史的基础上,仔细梳理分析其形态、类型与特点,研判其创新发展的规律和路径,以推动共青团更加有效服务凝聚青年。



    一、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的概念与历史




    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的形成是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其在形成过程中也逐渐发展出了自身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而弄清其概念与历史则是进一步梳理分析其类型并探讨其创新发展路径的前提基础。


    1.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从概念的角度理解,方式和方法是有区别的,方式类似于范式,是指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的统称,属于相对抽象层面;方法类似于路径,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属于相对具体的层面。方式方法其本质含义是内在相通的,只是在所指涉的层次上略有差异。因此,两者也可以结合起来作为一个集合概念来使用,从而形成包含抽象与具体两个层次的完整内涵。探讨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所涉及的内容,应是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的。由此,本研究所使用的“方式方法”乃集合概念,不做过细的区分与纠结。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的内涵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理解,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的基本职能,因而共青团管理、教育、引导、支持、帮助青年的一切工作都内在地蕴含着助力青年成长的功能,都是广义上的服务青年。从狭义上理解,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主要是指共青团满足青年成长成才的各方面需要和诉求而采取的具体途径、手段和举措。在广义与狭义理解之间要注意区别两个对立统一:一是共青团针对青年的管理与服务两方面有明显区别但又对立统一,管理和服务不能截然分开;二是服务与教育引导有所区别但是又对立统一,两者相统一的程度相比前者更高一些。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共青团开展青年工作的主要形式就是管理、教育和引导青年成长成才,而狭义上的服务青年的工作相对较少。相比较广义理解而言,其狭义理解主要是剥离了管理、教育和引导的内涵,突出“服务”。


    2.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探索的历史背景


    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的形成是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从理论逻辑上看,党团关系和团青关系一直是共青团组织发展进程中最核心的两对关系,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的形成是基于共青团作为“政党的青年组织”和“青年的政治组织”的双重组织属性,这就要求共青团妥善处理好团青关系,为党联系凝聚服务青年,由此延伸出了共青团的职能定位。有学者提出,由于共青团要“体现党的利益和青年利益的双重要求,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利益的格局并不相同,特别是青年的利益是在改革开放的发展中逐渐生成的。如果说过去服务党和全国人民的利益就是青年的最大利益的话,在未来利益分化的时代,服务青年的利益恰恰是党在青年群众基础上的最大利益”[1]。一般而言,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的形成与发展经历着明确服务宗旨、发现青年需求、服务青年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涵等环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些环节的具体表现是不同的。因而,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经历了一个历史探索的过程,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和青年群体的变化而发展变化,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服务的方式方法与服务的具体内容相适应、相统一的逻辑,这种历史探索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显著。


    1978年,共青团十大的召开标志着共青团开始恢复工作,此后共青团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团的组织体系和青年工作进入了持续稳定发展期。改革开放之前,共青团对青年群体的特殊利益有一定关照,但是由于历史阶段特点原因,青年群体的诉求还相对简单,青年工作也更多是组织青年开展政治学习和服务中心大局。改革开放初期的共青团工作较大程度上还延续着之前形成的模式。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青年群体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这也迫切需要共青团改变传统的简单化的服务内容供给,向多元化、丰富化、差异化、精准化的服务体系建设转向。因此,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工作内容与方式方法都相应地进入了新的发展期。共青团也开始意识到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权益的重要性。


    1981年,共青团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关心青年切身利益”作为共青团基本工作。1988年,共青团十二大把“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纳入团的指导思想之中。90年代初期,共青团开始适应青年需求变化特点而拓展青年服务工作,“遍及身心健康、学习成才、择业就业、婚姻家庭、兴趣爱好”,“做到民主参与、社会竞争、人际沟通、生活时尚、权益维护等新的领域”[2]。1998年,共青团十四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共青团工作跨世纪发展纲要》提出了共青团构建青少年服务体系的要求。2003年,共青团十五大将“坚持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团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写入团章。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工作成为共青团工作的主线之一,也逐渐适应青年群体的生存形态和利益诉求的变化,在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上扬弃既有形态,不断开创了更加多元化的形态。



    二、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的类型与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总体上呈现出三种情况,即传统路径的延续与发展、现代服务方式方法的普及、新兴服务方式方法的试点探索。在这三种情况的交织之下,可以将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各类方式方法总体区分出七种类型,这些方式方法总体上呈现出适应性、整合性、交叉性、开拓性等特点。


    1.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的总体形态


    改革开放之后共青团逐渐将“服务青年”作为工作的重点,其方式方法从相对单一化逐渐走向多元化,总体上呈现出三种基本形态。


    第一种形态是传统服务方式方法的延续与发展。共青团自成立以来,适应不同阶段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青年形态,发展探索出来了一系列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在特定历史阶段也显示过其有效性。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共青团既往的部分服务青年方式方法已经从根本上无法适应新时期服务青年的要求,也有部分方式方法的基础范式依然有效,而在具体操作方式上略落后于时代,比如,在服务青年的阵地建设方面,传统的阵地功能比较简单,主要是因场所有限而广泛建立满足青年集体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的场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产品的供给也越来越丰富,青年可选择的活动场所已经越来越多。传统阵地的服务功能也需要做出功能上的优化和内涵上的提升,从单纯提供活动场所到提供综合性服务的阵地,以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


    第二种形态是现代服务方式方法的普及。主要是衍生于21世纪之后蓬勃兴起的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基础之上。一方面,共青团直接以技术为手段,形成了新的服务平台,例如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共青团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发布与互动平台。传统的线下活动也可以通过搬到互联网空间中而在线进行。另一方面,基于技术的新兴思维也倒逼着共青团服务的方式方法创新。例如共青团以互联网思维对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造与检验,在技术上快速学习,在服务上更重视青年的“用户体验”,也以此来检验服务的方式方法的有效性。


    第三种形态是新兴服务方式方法的试点探索。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共青团紧跟技术脚步的方式就是开展试点工作,在服务青年的工作中尝试新技术,在技术成熟与成效显著的情况下再向全国推广。例如团中央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探索,尝试通过“智慧团建”“中青云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全国青年学生大数据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来深度发现青年诉求并及时捕捉其动态变化。


    2.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的具体类型


    共青团在继承和发扬既往的服务青年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在“要把竭诚为青年服务作为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理念的指导下,发展出了一系列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并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体系,具体可以划分为七种类型。


    第一,发现服务需求。服务青年宗旨的实现基础是对青年需求的准确把握,因此研究发现青年的需求是有效服务青年的基础,也是服务青年的重要方式方法。青年的需求可划分为基础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两大类。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下,青年的发展性需求呈现出越发多元化的特点,新生需求不断增加。加之青年群体的生存形态的不断变化,服务青年需求的内容需要准确把握、形式需要不断创新。共青团在把握青年需求方面既重视调查,也重视研究,在传统调研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形成了研究发现青年需求的新格局。总体上以中央和地方的团校系统、青少年研究中心体系、青少年研究会体系为主体,在此基础上也有新兴研究力量和平台的拓展,包括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全国共青团青年工作研究基地、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等,为共青团服务青年工作发展出谋划策。传统的方式包括课题发布与研究、报告征集与汇总等。新兴的研究发现青年需求方式搭上了新技术的手段,如2015年建设的可以提升共青团利用大数据更好服务青少年的“中青云大数据联合实验室”[3];2017年成立的挖掘青年学生大数据以深层次服务学生发展和建构良好网络空间秩序的“全国青年学生大数据实验室”[4]等。


    第二,提供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为青年提供发声平台和展示平台。共青团发出声音有制度性通道和媒体性通道。制度性通道如各级共青团组织大多具有各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委员的席位,可以代表青年人提出议案和提案。各级党代表和人大代表中也有一定的青年人,代表青年群体的意志。各级团代会、青联和学联代表大会也都是青年表达意志的传统机制安排。共青团还设置了青年代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年理性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畅通了渠道。媒体性通道包括传统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中关于青年利益诉求的相关报道和表达,属于相对间接性的青年表达途径。新媒体中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BBS及网络社区为青年表达心声和利益诉求提供了新的渠道,更加直接。共青团还入驻抖音、快手、斗鱼、一直播等青少年喜爱和集聚的网络直播平台[5],可以在里面更多倾听各类青年群体的心声。共青团为青年提供展示平台,既是鼓励先进青年引领整个青年群体成长,也为青年人才成才和脱颖而出提供平台。展示平台主要以竞赛和荣誉评选的方式进行。在竞赛方面除了挑战杯等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竞赛之外,针对职业青年的一系列“青”字号品牌工程都是青年人才被发现的重要舞台。以“队、岗、号、手”(青年突击队、青年安全监督岗、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为代表,引导鼓励青年互相学习、共享经验、创新工作,并得到共青团和各级党政部门的关注。在荣誉方面,共青团开创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为代表的各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系列荣誉,让优秀青年的榜样示范效应产生更广泛影响力,也为青年人才展示自我提供了机会。第三,创设服务机制。共青团在服务青年的过程中善于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统筹各方力量协调服务青年事务,由此也就创设了一系列直接服务青年或者发挥服务青年效用的机制。共青团统筹协调党委政府各方面青年事务相关力量共同服务青年。如在团的工作中能发现服务青年的诸多事务都是共青团联合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教育部、人社部、外交部、科技部、体育总局、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中国科协等中央部门、群团组织和国家委办局共同开展的。相应地,地方共青团也承担着联合地方党政部门服务青年事务的功能。因此,共青团在全国和地方层面上都承担着规划和影响青年政策的职责。此前,共青团在青年相关的各类政策制定中也发挥着影响,例如北京、上海、重庆、山西等地在不同时期制定的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以及青少年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中都有共青团的参与。共青团在体制内外服务青年资源整合方面还进行了体制机制的探索,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2002年3月,上海市在全国较早建立了青年联席工作会议机制。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在中央层面设立推动规划落实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建立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6]。


    第四,建立服务阵地。共青团服务青年的阵地有两类,分别为物理空间意义上的实体化阵地和虚拟空间意义上的网络化阵地。一方面,物理空间阵地以“青年之家”为代表,2003年青年中心试点工作开启,一大批青年中心相继成立。2004年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青年中心建设的决定》出台之后,青年中心建设逐渐在全国城乡社区推开。当前,“青年之家”已经成为“共青团组织使用管理的公益性、综合性服务场所,是共青团面对社会、面向青少年的各类服务平台的总称”[7]。“北京的社区青年汇、上海的青年中心、武汉的青少年空间、广东的亲青家园、重庆的社区市民学校等都属于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8]。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宫、青年俱乐部、青少年活动中心也在这些阵地确立后逐渐纳入其运行体系之中。网络空间阵地在全国层面,以“青年之声”和“网上共青团”为主要载体开展网上共青团服务青年的阵地建设。“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是共青团密切联系青年的沟通桥梁,发挥着积聚共青团服务青年成长的广泛资源的作用,“网上共青团”则是“智慧团建”的重要呈现形态,“青年之声”+“智慧团建”的“两位一体”发展战略,将搭建起共青团工作网、联系网、服务网[9]。全国各地在网上服务阵地的建设中各有特色,例如上海打造的线上线下联动的网络服务平台“青春上海Act+”[10]。网下物理空间和网上虚拟空间阵地的深度融合对接,创新了青年工作模式,适应有效覆盖网上青年群体以及“线下”对接服务的工作需要[11]。


    第五,打造服务品牌。品牌项目的建立能够让共青团服务青年活动的影响力更加广泛。共青团在服务青年方面开创了一系列品牌,覆盖到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各个领域。如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12355青少年维权行动,保障青少年教育公平的“希望工程”,促进区域性互帮互助的“手拉手”项目,服务青年实践能力成长的“青年志愿者行动”,服务农村青年发展的“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提升青年职业能力进步的“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挑战杯”竞赛,等等。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很多领域有不止一项品牌,例如共青团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领域有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活动、未成年人保护行动、“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等等。除了上述传统服务青年品牌之外,还有面向服务新兴青年群体的“筑梦计划”等新品牌,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第六,供给服务资源。长期以来,共青团都是青年获取成长资源的主渠道,虽然在市场化条件下青年获取成长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元,但是共青团在提供青年实践锻炼的机会方面依然具有强大的组织优势,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区各层级开展的区域化团建就属于统筹和加大社会资源服务青年的举措。共青团还充分发挥枢纽型组织的作用,参与到政府购买服务中,这“既是共青团组织实现自身职能的需要,更能够为其他青年的、学生的社会组织的活动和发展提供示范”[12]。共青团为满足青年的实践实习需要,还创立和实施了一系列实践锻炼平台。如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及其影响下延伸出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共青团针对青年学生群体的实践项目更加丰富,一方面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如共青团发起的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行促进计划、“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等;另一方面提供党政机关学习平台,如“紫光阁”大学生中央国家机关实习计划,地方共青团也会为青年学生提供此类丰富机会,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各地各类党政机关部门实习锻炼。


    第七,管理服务载体。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各领域各层面形成了一批从事青年工作和服务青年发展的团体机构。这些团体机构既有共青团直属事业单位或驻外组织,也有全国青联、学联联系服务的各类主体。培育、管理、服务各类服务青年的团体机构并发挥其各自优势也是共青团服务青年的重要方式方法。这一方式在共青团建立初期就已经具备了雏形,并在新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扬。一方面,共青团建立了团中央实业发展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等团属服务青年的组织机构[13];另一方面,通过青联和学联组织联系服务青年的各类组织团体机构,包括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青年创业促进会等[14]。此外,针对流动性青年群体和特殊青年群体,共青团还设置一定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例如针对流动青年群体,部分省市团委在大型城市设立驻京团工委、驻沪团工委、驻粤团工委等组织来服务本省外来青年。


    3.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在继承和扬弃传统方式方法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逐渐形成了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的丰富格局。总体而言,这些方式方法在形成与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四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适应性特点。共青团作为青年的政治组织,具有全心全意为青年服务的职责。共青团服务青年的职能是不变的,但是履行职能的方式却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适应性变革,不断调整体制机制、理念意识乃至组织结构。适应性变革的目的是能够不断适应共青团服务对象及其相关要素的新变化:一方面是青年群体赖以生存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变化;另一方面是青年群体自身生存形态与需求诉求的变化。


    第二,整合性特点。共青团在青年事务协调中发挥着枢纽型组织作用,因而在青年服务相关的各类资源汇聚中发挥整合作用。这种整合是多维度的,既整合共青团系统内部资源,也整合共青团系统外部资源。系统外部资源既包括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的资源,也包括社会性和市场性的资源,既包括国内资源,也包括国外资源,既包括物理空间的实体化资源,也包括网络空间的虚体化资源。


    第三,交叉性特点。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在实践中以目的和效果为导向,要求实实在在服务青年所需所求,因而往往能够不拘一格,开拓创新。同时,由于共青团自身属性原因在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上既会考虑政治性要求,也要考虑社会性需求。因此,共青团会就某一方面服务内容比较灵活地交叉使用多种方式方法。


    第四,开拓性特点。共青团作为青年组织,本身在工作方式方法上体现了开拓创新的精神,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既善于借鉴学习,也善于自主创新,开创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青”字号青年服务品牌,例如青少年维权岗、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创业行动、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突击队、青年科技创新活动等等,而且能够得到党委、政府、社会、市场的广泛响应。



    三、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是应时代而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会遇到局限性并呈现出有效性不足的情况,这是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原因导致的。要确保服务青年方式方法的有效性,共青团既要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也要面向未来加紧谋划和探索,在继承和扬弃传统方式方法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和青年的要求而创新发展。


    1.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创新发展的挑战和考验


    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创新发展中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内部即中央群团工作会议所提出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四化”倾向,外部即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作用下引起的青年群体的变化。内外“四化”是相互关联的,内部“四化”既是由于组织僵化弹性不足而导致自我调适能力下降,也是由于外部冲击较大而来不及充分反应,这些都导致共青团服务青年方式方法的有效性整体下降。因而需要共青团在解决内部“四化”倾向的同时直面外部“四化”状况,主动改变传统思维和路径依赖,倒逼服务青年方式方法的改革,实现创新发展,更好地履行服务青年的基本职能。


    第一,市场化挑战下共青团与其他各类服务青年主体相比显得竞争力有限。有学者提出“青年服务供应者多元化与共青团垄断青年服务的矛盾”是当前共青团服务青年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除共青团以外,各职能部门、人民团体、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等,都在为特定群体的青年提供相应的服务,其中,非政府组织,特别是青年自组织的发展速度呈现上升势头”[15]。社会化、市场化主体所提供的服务青年的平台和渠道已经在服务青年的各类内容中都形成了足以与共青团相竞争的阵地,甚至部分领域还是共青团服务青年的空白地带。在这种情况之下,共青团如果与其他社会化、市场化青年服务提供者进行同质化竞争,就是用共青团的短板去比人家的长板,可能导致组织资源的损耗,效果也未必很好,没有发挥出共青团的优势,也较难获得青年的支持。因此,共青团要反思自身在服务青年方面的不可替代性,发挥组织优势,通过组织网络发挥服务青年的枢纽型作用,改变竞争思维,做平台以凝聚各类服务青年的主体,打通服务青年资源与渠道的区隔,开展整合性工作。


    第二,网络化考验下共青团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服务青年的能力仍需要提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青年群体基于网络社交而形成大量的自组织。而共青团组织和服务青年的方式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机关化、行政化的情况,这会导致青年对共青团服务的拒斥,在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上共青团与青年的关系都逐渐弱化。这种现象背后是共青团及团干部适应新技术新手段的能力不足,跟不上青年适应技术发展的速度。共青团及团干部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探索,但是与新技术的迭代速度相比,技术响应时效性和干部整体性适用仍不足。


    第三,全球化背景下共青团应对外部服务和联系海外青年的能力仍需提高。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范围内各类组织机构为中国青年提供的服务平台、资源、机会越来越多元,共青团服务青年面临着国内市场化主体延展到国外多元化主体发展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共青团需要考虑服务青年的国际化资源如何放大正面效应和避免负面效应的问题。此外,随着中国青年群体大批走出国门,如何有效联系和服务海外中国青年和外籍华人青年以及各国友好青年人士,这也是摆在共青团面前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共青团总体仍显应对不足。


    第四,青年变化状况下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适应性能力相对迟滞。市场经济发展使青年人有更多的服务产品的选择,网络技术的普及也改变了青年获取服务产品的渠道,全球化进程加速也让青年服务市场面临全球竞争。青年群体呈现出了价值取向多元化、利益需求多元化、组织方式多元化、生存选择多元化的生存状态。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供给能力与青年群体的复杂变化之间不平衡状况越发凸显。此外,青年群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也发生了内部分化,而传统分类服务青年的模式如果不做出及时调整,就可能出现对新兴青年群体如两新组织青年等的服务覆盖面和方式方法有效性不足。


    2.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创新发展的依据与要点


    要确保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的有效性,共青团既要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也要面向未来加强探索和谋划,尤其是要从遇到问题才去解决问题的思路转向预判问题而超越问题的思路。判断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的发展趋向是有据可循的,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因素:一是党中央对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总体判断;二是党中央对青年工作的最新要求;三是已经确立的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四是共青团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五是青年群体变化发展的整体趋向;六是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向。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创新发展在考虑上述诸多外部因素的同时也要从自身如何确保创新发展落到实处的角度把握一些基本要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服务青年的观念理念要着力转变。要从青年群体的需求入手,只有满足青年群体的需求才能“黏住”青年,也才能有进一步服务好青年凝聚住青年的基础。观念的转变要从整个干部队伍的转变开始,也只有在各个层级干部队伍理念转变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各个层级服务青年方式方法的系统化设计、建构和有效贯彻落实。


    第二,要主动对传统方式方法进行改造。共青团服务青年的传统方式方法要进行系统化的甄选,对于有效性已经严重下降的方式方法要进行改造,要把共青团既有方式方法盘活,实现最大化的开发利用,继续发挥其优势作用。


    第三,总结创新经验并在试点后迅速推广。在共青团全面深化改革启动之后,各级团组织在去“四化”、强“三性”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很好的推动服务青年工作产生实效的方式方法。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可以也亟须对各地方各层级共青团服务青年工作新方式新方法探索的经验的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布局试点,而后迅速在全国推广。


    3.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创新发展的路径思考


    任何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的创新依然要在继承和扬弃传统方式方法的基础上适应时代要求而变,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第一,发现服务需求走向精准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年群体对服务的需要一定会逐渐走向细化,青年更加多元化精细化的诉求需要共青团提供精准精细服务。而精准把握青年的需求以实现有效服务也就成为新时代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创新的基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恰恰提供了技术工具,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能够获得各领域各类型青年更加个性化、精细化的需求,这些恰恰是传统的标准化、统一化的服务机制所不能满足的。共青团在长期服务青年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组织内部的数据基础,但是对青年社会化的大数据关注不够,对这两方面的数据开发都还需要加强。


    第二,提供服务平台走向一站式。一站式服务平台与“淘宝式”的服务平台类似,有前端、中端和后端。前端要在准确把握青年需求的基础上将青年需求模块化,中端要实现青年需求的政治、社会、市场中的碎片化的资源和信息的聚合。共青团可以在这二者基础上发挥枢纽性作用,打造双向对接的平台和机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尝试将共青团和社会、市场的平台机制打通,将汇聚青年并承担着服务青年功能的各类平台联合起来。一站式平台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持续动态变化调整的。


    第三,创设服务机制走向专业化。随着社会领域的不断细分以及各领域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对应青年细分需求的各类专业化职业也必将相应而生,需要共青团引领社会为青年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和形成专业化服务的人才队伍。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青年服务的专业化队伍,而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以及发育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青年服务领域细分需求的成熟市场。随着青年自组织和青年服务各类社会组织的兴起,青年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共青团创设服务青年的机制要从标准化服务的生产推广机制到专业化服务的培育孵化助推机制转变。


    第四,建立服务阵地走向智能化。新技术的发展对生活的改变已经无处不在。共青团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服务阵地已经从物理化走向数字化,但是下一步更需要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以实现物理化与虚拟化的结合,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化的服务阵地。智能化的服务阵地不仅仅是提供综合性服务的载体,是要能够实现青年利益诉求的表达、青年参与互动的实现、青年服务成效的反馈评估、青年所需信息的共享、青年与各类组织的无缝对接等各环节的打通,这背后是一个融入智能化社会的过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都将改变着社会中传统组织形态和传统工作手段,共青团要在服务青年的综合性阵地建设中主动融入这一进程。


    第五,供给服务资源走向生态化。共青团要满足青年的多元化需求就必须有充足的多样化服务资源供给,而这又是共青团既有的组织资源所无法满足的。因此共青团要积极构建生态化资源体系,这也是各类青年服务主体在共青团这一权威组织引领下协同合作能达到的状态。共青团要吸引各类能够为青年提供服务资源的主体聚焦到服务青年这一主题下,与此同时共青团也要发现各类服务资源提供方的需求,建构青年服务需求与青年服务资源汇聚的生态场,并将这种对接功能机制化,实现青年个体与各类服务主体在共青团的引导下积极互动、各取所需。


    第六,打造服务品牌走向国际化。目前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品牌活动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实践,已经越来越丰富,格局越来越完善,在青年群体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力。但是这些服务品牌的影响力总体上还局限于国内,推动青年国际化发展的“青”字头品牌还不显著。因此,共青团要将服务青年品牌的创新与打造放在参与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其他国家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全球化发展战略下进行。


    第七,管理服务载体走向枢纽型。共青团长期以来都重视与其他各类青年团体的互动。然而共青团机关化运行的方式逐渐将其与诸多青年团体的关系从“社会化”走向“准政治化”,这也导致共青团社会化联系青年团体的功能弱化。随着两新组织的建立,共青团在社会化青年服务主体的联络上也就处于能力不足状态。很多已经与共青团形成“准政治化”联系的各类青年团体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后独立性逐渐增强。这样的形势迫切要求共青团从部分青年服务提供主体的管理者角色走向各类青年服务主体关系网络中的枢纽并发挥引领性作用。


    本文刊于《中国青年研究》

    孙鹏: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


    参考文献:


    [1]吴庆.从动员型组织到利益型组织—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历史考察[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16-20.

    [2]黄志坚.改革开放三十年共青团工作八大新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32-38.
    [3]卢冠琼,张炎良.云联全团:中青云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在京揭牌运行[EB/OL].2015-01-23.http://news.youth.cn/wztt/201501/t20150123_6429504_1.htm.
    [4]马北北,周晶.“全国青年学生大数据实验室”正式成立[EB/OL].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7-05/09/content_16048050.htm,2017-05-09.
    [5]韩春丽.重庆共青团:借“互联网+”东风讲好“四个故事”[J].中国共青团,2018(6):49-53.
    [6]中共中央,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N].人民日报,2017-04-14(1).

    [7]团中央基层组织建设部,团广东省委.“青年之家”建设路径大放送依托“团属工作阵地”建设“青年之家”[EB/OL].http://www.sohu.com/a/198558554_166723,2017-10-17.
    [8]谦敦实.青年之家,你身边的共青团[N].人民日报,2016-08-22(6).
    [9]刘尚君.“青年之声·网上共青团”正式上线[EB/OL].http://agzy.youth.cn/zt/2016ws/qndd/201604/t20160428_7925311.htm,2016-04-28.
    [10]王烨捷,周凯.上海团组织推出电子团员证和“青春上海Act+”[N].中国青年报,2016-04-28(3).

    [11]韩雪梅,郑磊.断裂与链接:青年工作阵地建设研究—基于“青年之家”基层服务型团组织阵地建设的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17(8):44-49.
    [12]徐双敏,张景平.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逻辑与路径—以共青团组织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4(9):41-44.
    [13]中国共青团网.中国共青团中央直属单位[EB/OL].http://www.ccyl.org.cn/organs/unit.
    [14]王静.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全国青联)简介[EB/OL].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3-11/21/content_30664565.htm,2013-11-21.
    [15]涂敏霞,吴冬华,魏雁滨,张炳富,杨卫国.构建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有效模式—从香港青年服务模式谈起[J].中国青年研究,2010(9):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