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bv国际体育
  • 凌云报第九十一期
    发布时间: 2017年06月19日

    91期《凌云报》

    指导老师:陈怀锋  葛郝锐  廖晓波  王岩芳

    主编:黄雪燕

    副主编:田小维 云晓碧 孟蕾 张玲萍 陈佩云

      

      

    第一版

    责任编辑:曾庆兰

    【头条评论】

    迎金砖宾客,树文明新风

    本报记者:曾庆兰 潘司颖 王盼盼

      

        经济全球化的当代,每个国家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从历届金砖国家会晤的主题和议题来看,国际性的、全球化的问题的出现和发展,迫切需要各国家联合和合作起来,共同的目标和互补的优势将成员国聚在一起,一同为世界和自身的发展交流意见和开展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在与“金砖”国家成员国的交流与合作中积极地承担自己的责任,无论是在政治动态、经济发展还是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上,中国始终扮演着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打铁须得自身硬,要扮演好这个负责人大国的角色,国家、学校以及每一个人,为之付出应尽之力,我们该担之责。

    合作唯“义”先,交流尊

        第九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将于今年九月在中国厦门召开,金砖会晤的初衷旨在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交流与合作平台,历届金砖会晤的成果印证了这一平台的必要性。金砖国家领导人的会晤,对于成员国乃至整个世界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背后是互利互惠、平等相待、以礼相待、真诚相待、经验互鉴等原则的支撑,这些原则是连接金砖国家的精神纽带。作为一个综合国力逐渐增强的大国,中国始终遵循这些原则与其他成员国互相合作,携手其他成员国为世界和地区问题的解决出谋献策。中国在金砖会议上的历届主张亦渗透着这一智慧。

    纵观中国在金砖会议上的历届主张,“共同”二字的意义始终是领导人强调的重点。这正契合了古代先贤对义,互利互惠,见利思义的阐释。金砖会晤机制是为金砖所有成员国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每个国家均是这一机制的奉献者和受益者。中国始终坚持“立己立人”的信念,不仅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且为了金砖成员国的整体利益,为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的提高而献谋献策。有利共享和互帮互助是国家间交往的一种智慧,将继续保证我们中国发展迅猛且受到他国支持,中国的发展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不是威胁,而是帮助和促进。

    “平等”是金砖国家间交往的又一关键要素,所有金砖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平等,制定的决策公平正义;所有的决策的制定,所有成员国共同商定;所有金砖国家不会因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而受到不平等对待,每个国家都受到公平对待。金砖国家的发展平等地接受各国的理念,金砖成果的成果平等地惠及所有成员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中国始终坚持“公平”的原则,平等对待每个国家,不因国家强弱而忽视国力较弱国家的利益,尽显谦让精神。“平等”不仅体现在金砖成员国之间的交往中,而且体现在金砖国家在交流国际问题中对于非成员国的态度中。

    真诚是金砖国家之间交往的另一关键要素,无论是什么领域的交往,真诚均是有效合作的重要因素。中国在金砖会议的历届主张上不断提到政治互信,可见真诚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交往中扮演的重要作用。只有达到了诚心,对方才愿分享自己的经验成果。没有真诚,就无法达到交流与合作的最佳效果,真诚是交流和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它是国家间交流国际问题以及成员国之间发展问题的必要原则。

    “经验互鉴”是“见贤思齐”的具体表现,有智慧的人,往往能够“见贤思齐”,更能够见不贤而内自省。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是成员国有关多领域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成员国均有各自的优势,优势互补是金砖会晤的一个重要特点。金砖会晤为每个成员国提供了一个发挥自身优势和弥补自身不足的重要机会。成员国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发展的经验,对于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见贤思齐”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中国始终实践着这一智慧,借鉴别国的经验,同时自己的发展经验也给别国发展一定的启发,坚持学习是中国不断创新,奔向中国梦的重要方式。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进入国与国的交往中。国家之间因为差异的存在,必须要遵循一些原则,这便是交往的智慧。中国的“五德五常适用于从个人到国家等多个层面的交往。中国在与世界各国交往中始终实践着这些智慧,特别是体现在与其他金砖成员国交往之中。正是因为这种交往智慧的实践,金砖会晤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将长期闪耀在世界,为发展中国家争取话语权不断做出努力。

    书生意气,敢于担当

    “金砖”虽只是金砖五国的会晤、交流与合作,但是它的一举一动背后都关乎着整个国际的局势。国家间综合实力地比较除了经济实力、国防力量等硬实力外,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也日渐成为各国较量的指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能够传承的文化,没有智库的储备,没有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那么国家的软实力将大打折扣。如何提升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这一重任很大程度上落在了“教育”上,作为教育的主要承载地——学校,自然成为了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关键场地。

    学校承担的不仅仅只是单纯地教书育人的任务,一个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国民素质的提升都依托于它。“金砖”国家中,虽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资源优势,但是大都不可持久,且当今国际,整个经济复苏乏力,中国在此大背景下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谋求更长远、更科学的发展路线。逐步改变依托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增长这种局面,优化国家的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是我国需要落实的。要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提高服务业的产值,实现更科学、更长久的发展,让“中国制造”成功转换为中国创造必定需要大力发展教育,通过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整个国民的素质的提升,达到扩大我国人才储备的目的。那么在这个大背景下,学校又该如何承当这份重任呢?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放在现在,这一教育理念仍不过时。“因材施教”便是要求学校的教育要能够以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利于学生今后成长的出发,以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在这一基础上发现学生的特性,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闪光点,并确保其在自己的长处上“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校教书育人,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教书”智育上面,让学生学有所教,德智体美各有所长也应该是“育人”所应含括的。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对发现学生的长处,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独特的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兼爱以生为本便是要求学校能够以仁义之心爱护学生,将“莘莘学子”视为己子,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生为本即是的体现,因材施教就是科学地对待学生个性的一种方式。学校还应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给每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被称作象牙塔的大学,有纯洁、有浪漫、有唯美、有理想,但一定不能少的是担当。自“五四”青年运动后流传至今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同样身为青年学子的我们,一样燃烧着爱国的烈火。“爱国”从来就不是抽象的,作为一名当代的青年学子,敢于担当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可以为国家的富强贡献自身的力量便是爱国的切实体现。

    学校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应有的知识,还应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担当。一个学校仅有“最美校园”还不够,还要有最美的师生。学子们不能仅有属于小我”的满腹理想的学子,还要有的是时代的担当。“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谦得,舍身而取义者也”。中国自古提倡重义轻利,学校应教育学生以仁义道德,让青年人怀着一颗博爱的心去担当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从担任学校活动的志愿服务,到承担社会活动的志愿服务,学校应该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承担自己能够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以自己的学识,不求索取地回报社会。

    爱国好青年,五四迎金砖

    个人的力量虽小,可是我们知道,只要万众一心,“众志”可“成城”。中国梦是一个大理想,可它也是每个中国人的理想,所以我们都愿意这个梦的实现付出自己的努力。成功举办金砖是中国梦的一小步,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自然是将它视为自己努力的一个方向。

    在厦门的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将在九月的“金砖会晤”扮演东道主的角色,为此次会晤的顺利举办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作为社会主义新青年,我们为祖国取得的一切成果感到骄傲,为能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成长而感到自豪,同时我们也始终以传承多年的“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来要求自己,愿意为了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爱国”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在此次的“金砖”会晤中,做好东道主,维护好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给厦门市塑造新风气,欢迎和服务外宾,是普通市民,也是一名志愿者效力祖国,展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方式。儒家“五德”与“五常”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我们的行为规范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指导我们如何以得体的礼仪欢迎外宾,展现大国风范。“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作为此次会晤的主题,体现出中国与其他四国实现国家间的进一步合作,实现合作双赢的美好愿望。儒家“五德”“五常”虽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但是作为青年志愿者的我们如果能够将之与“五四”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必然能为此次中国与其它“金砖”各国的合作添砖加瓦。

    儒家五德是指温和、善良、恭敬、简朴、谦让这五种美德。据《论语·学而》载,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在子贡看来,孔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五种美德得到了预闻国事的资格,可见,孔子身上的这五种美德让他在周游诸国而自在有得。“五德”显然是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准则,在新时期的中国,这五种品德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值此厦门金砖会晤将办之际,我们不妨学习孔子,借鉴五德来指导金砖志愿者或是普通厦门市民言行举止。作为志愿者,我们必须做到温文尔雅、与人为善,在接待外宾时要有不卑不亢的姿态,同时更要保有一颗恭敬的心。同时,我们要继承先人勤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光大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体现在志愿者工作上,就表现为言语举止、衣着打扮不能过分张扬,志愿者服饰应当合乎身份,既要保持庄重朴素,又要体现大方整洁。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礼让”是儒家大力提倡的原则,在志愿者工作中,“让”这种美德表现为志愿者之间的谦让有礼,在具体工作中,志愿者不能只看到眼前工作的繁重与否,而要有顾全大局、厚人自薄的美德。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仁”教会我们以博大的胸襟、积极的态度迎接与会国的来访者,当好东道主。“仁者爱人”,作为一名青年学子,不仅需要有一个“老吾老、幼吾幼”的慈爱之心,在面对异国他族之时,也能够做到“兼爱”。信,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精神纽带,也是维系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合作的纽带。“金砖”会晤中,虽然我们只是扮演者一个志愿者的角色,但却无时无刻不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我们应当秉承“智”与“信”,给与会的嘉宾传递一个尊德尚学和诚实守信的形象。

    “五德”与“五常”是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以及人格品质的至善追求。两者在对中国几千年来人际交往地顺利进行起着莫大的影响,适用于人际交往的不同场合。青年学子们对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应当尽力秉承。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展现我们社会主义青年风范。

    友待金砖客,礼做文明人

    “金砖时间”已经开启,世界的目光注视着鹭岛。身为厦门人,我们是厦门的一份子,也是这座城市的主人;作为“南方之强”的伟德bv国际体育,是厦门的骄傲,更是这座城市的形象。维护好我们的形象,办好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我们责无旁贷。

    “五常五德”学以致用,修身养徳,带头行礼仪、知礼节,友待金砖客。“礼”是一个人的修养的集中外现。到位的礼仪是对外宾表示尊重和友好的重要方式,对于展现我们厦门形象和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国家有不一样的文化,对言谈举止的理解和要求也存在差异。因此,学礼知礼十分必要,尤其是那些在我国不以为然,但在外宾国家的文化中十分重要,甚至是禁忌的习俗和礼仪。例如,印度人在赞成或同意对方意见时的动作,既不是点头,也不是摇头,而是左右晃头;巴西人则认为,“OK”的手势,是一种及不文明的表示;所以,当我们与不同国家的外宾接触和交流时,不要会错了意。又如,左手在俄罗斯人看来是不吉利的,在印度人看来是不干净的,这就需要我们避免用左手和相应国家的外宾握手,避免左手传递物品。当然,还有许多类似的礼仪需要我们注意,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通过其它方式,提前了解不同文化中的礼仪规范、习俗禁忌等,做到有备无患,知礼懂礼,彰显我们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

    礼仪不仅要学习,而且要执行,做到知行合一。今年二月,《厦门会晤市民文明公约》出炉,对市民的文明礼仪也做出了规范和要求;我们不仅要将文明公约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应将文明行动转化为自觉行为,礼待金砖客。

    为向世界展示厦门志愿者的精彩瞬间,我校师生自入选“金砖”志愿者以来,亦利用业余时间在学校内开展礼仪培训,坐姿、站姿、仪容、仪态……每个动作反复训练,从而将这些礼仪举止自然的展现。喜迎各方来客,我们微笑待人,温和与恭敬的态度会给外宾以亲切之感,用热情展现厦大人的风采,让微笑成为厦大人的名片;面对外宾时,自信从容;接待外宾时,尊重文化差异,善于倾听,尊重隐私……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经过专业的培训,但基本的文明礼仪,仍需牢记于心,付诸于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礼仪规范,在人际交往中,形成讲文明、讲道德的良好氛围。

    文明的礼仪行为展现着我国礼仪之邦风范,优质的服务更能锦上添花。志愿者为来厦外宾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最直接体现厦门人形象与精神风貌的窗口。身在厦门,每个人都是一名外在或者潜在的志愿者。因此,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否成为“金砖”志愿者,遇到外宾需要帮助时,诚心以待,真心相助;答应的事竭力做好,非能力所及之事也应及时说明;在志愿服务的各个岗位上,发挥特长,贡献力量,为外宾提供专业而优质的服务。

    这是一次展示厦大学生精神的重要契机,更是一次展示鹭岛形象的机遇。我们要学礼懂礼和践行礼仪,以文明的礼仪树立良好的形象,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细节做起,积极参与,共同迎接金砖会晤的到来,让外宾感受到鹭岛的温暖,向世界展现厦门的风采,展现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范。

    最后,为大家推荐两本涉外礼仪的书籍,供大家交流学习:

    [1]杜琳&李永生. 涉外交际礼仪[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2]金正昆. 涉外礼仪教程[M].第四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第二版

    责任编辑:唐瑞芝涂晓婧

    【毕业专访】

    凤凰花下,离情不殇

    ——专访伟德bv国际体育“中文有戏”排演团队

    本报记者:唐瑞芝 涂晓婧

    凤凰花,花开两季,一季送老生,一季迎新生。六月的毕业季,阳光倾洒,倒映着凤凰花下的鲜红,它们同离人眼中的猩红碰撞,奏响了一段段离别的序章。这篇序曲,这段乐章,每年都有不一样的伴奏,或欢快,或悲伤,或活泼,或严肃,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华绝代。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文有戏”演出季。

    为梦而生——筑梦

    “中文有戏”的雏形可追溯至2010年,其成立初衷是为了给中文系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毕业成果的舞台,让毕业生尽情飞扬自己的灵感,鼓励他们用其所学进行创作,给自己的学习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后来,“中文有戏”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我校师生乃至厦门市市民所喜闻乐见的剧场演出。不知不觉中,“中文有戏”已陪伴我校师生走过了七个春秋,在这七年的时光里,它由剧场小白变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在校内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和赞誉。回顾其成长历程,由起初单纯的话剧表演发展至如今话剧、戏曲曲艺、影视作品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这不仅离不开学校、学院的支持,更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与坚持。

    谚语有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场完美演出的呈现,是幕后工作人员无数次修订剧本,演员对节目进行反复排练的成果。无论是导演、编剧、演员,还是始终默默无闻的道具组成员,他们将全部的心血倾注其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2016年“中文有戏”中《你好,疯子》的导演霍旭对此深有体会。当时,作为我校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他面临着毕业论文写作与“毕业大戏”原创话剧编排的双重压力,在回顾那段时光时,霍旭无奈地笑了。他告诉我们,当时他同几位编剧挤在同一个地下室里,通宵达旦地写剧本,偶尔空闲的时候便赶紧修改自己的毕业论文,因为论文和剧本都催得紧、要得急。他略有感慨道:“这两件事是同一个老师在管,当时时刻担心手机会响,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老师找我是催剧本还是催论文,总之,催什么都很头疼。”那段时间,他整日与时间赛跑,晚上熬夜赶剧本、改论文,白天还需要组织演员排戏。正如他所言,不知不觉中,时间在渐渐的流逝,尽管每天很努力,却永远也赶不上时间的疾走。并且,由于长时间的熬夜,身体也渐渐吃不消了,他打趣道:“那种感觉很不好,等到早上去吃早饭时,出门都要扶着腰”。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剧本的最终择定还需要通过老师的审核。一旦老师认为剧本仍存在很大不足甚至完全与演出要求不符,这意味着之前的努力付之一炬,需要“推倒重来”。霍旭笑着说:“每次拿着剧本给老师看的时候,就像是带着自己的女朋友去见父母一样,要是家长不喜欢,就会感觉非常崩溃”。剧本就是在这种周而复始的写稿、改稿、审稿,再改稿、再审稿的过程中不断磨合、完善、定形。待到剧本定稿后,剧目排练也是一个艰难而枯燥的过程。曾作为2016年“中文有戏”道具组工作成员的韦大鹏回忆去年排练点滴时谈到:“由于白天同学们需要上课,因此排练的时间大多安排在晚上十点以后,而结束时间大多根据具体情况,排到两三点基本上是家常便饭”。当被问及是否有人会因为高强度的排练而中途退出时,他摇头答道,几乎没有人会中途放弃,因为大家都是怀着期待,怀着梦来到这个舞台,均不希望留有遗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这一艰辛的过程,他们得到了历练,也收获了成长。正如即将登台的2017年“中文有戏”中《收信快乐》的导演胡芯笛所言,“学生成长得比较快,原创的剧目越来越多,学生对于剧场的知识掌握也更丰富了”。“中文有戏”,一场从毕业季的狂欢逐步发展为学生成长以及自由放飞梦想的舞台和平台,每个人都能在这个舞台上找到自己的支点,找到自己梦想的价值。

    有爱相随——圆梦

    梦想的实现离不开身边人的支持,而戏剧的完美呈现则离不开团队成员的相互配合。“中文有戏”的每一部作品都凝结了团队成员的心血,他们往往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由“素未谋面”到“不打不相识”,因为志同道合,他们共同聚集在“中文有戏”的舞台。他们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自由发挥自己的潜能或才华,期待自己的梦想在聚光灯下发光、发亮。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剧本修改和排练过程中,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思想的火花往往发生碰撞,在这个自由的舞台上,每个人的思想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体现。胡芯笛说:“它非常包容,不排斥任何专业的学生投身创作”。“中文有戏”是一个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张扬个性为特色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们只交流梦想,只谈论热爱,与专业无关,与基础无关,只是基于对话剧的喜爱。正是因为爱,所以愿意为之努力,为之付出。霍旭提到,“排练话剧本身就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无论是钻研剧本还是排练,抑或是后续的宣传和最终的表演,团队中每个成员都需要时刻保持高度专注,否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一部优秀的作品除了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外,也离不开彼此的默契与理解。最后出现在荧幕前的人毕竟有限,绝大部分人只能留在幕后。“总要有些人去做这些工作,尽管这样有一点不公平,但是大家都有发言的权利”,为了让剧本与演员完美融合,导演往往会根据团队成员的不同特点为他们安排不同的任务,偶尔也会因为剧情的变动而不得不进行相应的调整。整个过程需要团队成员高度统一,并形成一定的共识,才能真正让纸面的文字升华成立体的表演。

    从编剧、排剧到最后的演出,过程复杂而琐碎,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注意,每一个瓶颈的克服都需要团队成员的共同协作。胡芯笛说:“工作多而杂,策划、联络、盖章等等,我深刻认识到一项大型活动的顺利开展,背后定有许多人的付出和协助”。“独木不成林”,梦想的圆满谢幕,往往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可以完成的。凡是参与过“中文有戏”的同学们,起初都是因对话剧的爱而聚首,最终也因话剧而收获了爱,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与梦同行——续梦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舞台上演绎的青春,台前幕后的坚守与奋进,也是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人生路上或不可缺的精神真谛。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中文有戏”只是人生旅途中短暂的停靠点,是青春时代的一个加油站,甚至仅是作为回忆,作为以后的一个念想。但不容否认的是,整个过程对于他们的影响却是深远持久的。“中文有戏”带给他们的成长,不只是相关技能的提升,更是社会经验的积累以及精神的磨练。由于潜移默化的影响,台前幕后所需的用心、细心、专心与勤奋、坚持、努力,逐渐成为他们精神品质里不可移易的一部分,深深镌刻在学习生活、为人处世之中。他们将“中文有戏”所隐含的精神从演出舞台带到人生舞台,继续勾勒自己的青春梦想,书写自己的人生风采。也有部分成员选择留在“中文有戏”的舞台,希望将“中文有戏”的精神继续传递,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中文有戏”,喜欢“中文有戏”,愿意加入“中文有戏”的创作与排演。

    一部优秀的作品,能够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让人身临其境,如沐春风。胡芯笛强调说,“原创剧本更看重的是它的内核,即它想通过一台话剧展现什么,表达出什么样的话语,值不值得我们去探讨或关注,能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中文有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实际上也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文化盛宴,从而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气质传递给更多的人。精神不息,奋斗不止,“中文有戏”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被“中文有戏”所吸引,也有越来越多人选择与“中文有戏”共同成长,愿意将自己的青春定格在每年的六月。

    今年的六月,凤凰花依旧盛开,“中文有戏”演出季亦如约而至,它将驱散毕业离别的伤情,增添一抹青春的明媚。

      

    【学子风采】

    踏实做喜爱之事,努力为理想之人

    □本报记者 高捷 沈飞

      

    翁明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系2015级硕士研究生,荣获2016年福建省“向上向善好青年”。他勤学好问,潜心科研,先后承担多项课题研究;他敏思笃行,积极参加各类科创竞赛,共获得奖项近70项,参加“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优秀作展”,参赛作品“宠物自拍”获得美国国务卿克里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高度赞赏。初出茅庐就受到总理嘉奖,他到底创造了什么技惊四座的产品?到底是什么牵引着他突出重围,走向这条“星光大道”?众多光环加身的他,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将走进翁明辉的科研世界。

      

    刻苦钻研的技术宅

    经过沟通联系,我们有幸在公寓教学楼采访到了翁明辉。初次见到翁明辉,他略带一些腼腆,典型的学生模样,很难将他与积极参加各项大赛的勇者联系起来。在之后的交谈中,我们便渐渐发现一切都在情理之中。翁明辉的科研成果丰富,使他成为同学们之间相互称颂的“名人”,然而翁明辉却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技术宅”,喜欢在宿舍和实验室的两点一线之间专注于自己的研究。

    虽然翁明辉看起来腼腆内向,但谈论到自己的科研成果,“技术宅”忽然间打开了话匣子。比如2015年发明的“宠物自拍”,是一款自动让宠物自拍的机器:它可以通过蓝牙设备的控制,吸引宠物的注意力,由震动传感器感应拍下宠物的照片。这项作品在2015年“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优秀作展”中获得高度赞赏。翁明辉的科研成果丰富,包括1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国家发明权利(实质审查阶段),并作为第二作者发表JRC3区论文。但他明确告诉我们,虽然他现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今后肯定还会继续努力,参加更多的项目,做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如今,很多同学选择继续深造只是抱着提高文凭,找到好工作的简单想法,而翁明辉选择发展自己的能力,充实自己,一步步地确立自己的目标,这是许多学生所缺乏的。

    那么如何正确确定自己的科研目标呢?翁明辉告诉我们:

    首先,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每次翁明辉接触到一门新的软件语言或技术时,他都会融会贯通,结合之前所学的东西寻找其中能够结合的创新点,并尝试做出一些成品。其次,兴趣也非常关键。出于对软件语言学习的兴趣,截止到去年12月,翁明辉已经基本掌握了各种基础的软件语言。学习软件语言注定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则很难坚持。因此他选择了将开发应用与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安卓的过程中,通过将安卓与云平台结合,他开发出了云示波器;在学习WEB开发技术时,则完成了一个多人存储的平台;在学习IOS时,结合企业项目,又独立编写了程序。在围绕一门技术学习的同时,确立一个小目标,翁明辉由此也获得了很多成果。

    当然,软件学习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在开发“宠物自拍器”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时间。两周时间内完成整整3套数量很大的代码,着实给翁明辉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他首先列出了任务的整体框架,并细分了步骤和功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步骤都会遇到难以预料的难题需要逐一攻破;而在整体框架完成后,还要考虑其中的兼容性问题,一旦出现瑕疵,就需要重新调试。谈到这段经历时,翁明辉苦笑到,除非遇到什么紧急的事,基本都在实验室度过,其中辛酸不言而喻。庆幸的是,前期所列框架中的内容基本都得到了实现,整个开发过程比较顺利。经过一番交谈,我们不难看出,翁明辉能够取得今日的成就有迹可循。他吃苦耐劳、积极创新,这些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技术宅的业余生活

    翁明辉自称是一个“技术宅”,平日里除了科研,还会鼓捣一些“技术”活。翁明辉的宿舍里,摆满了他各式各样的“小发明”,例如通过手机遥控宿舍的LED灯,手机不光能控制灯的开关,还能够控制灯的亮度和色彩,给宿舍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和乐趣。

    不仅如此,翁明辉在AR医学教学系统上也有浓厚的兴趣,这种系统能够将物体扫描之后的图片显示成模型。他所设计的手套,可以对模型进行旋转、平移、缩放、甚至拆解组合等操作。翁明辉透露,自己曾经在对AR医学教学系统的学习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因为他的特长是做硬件,之前对AR系统一无所知,所以只能从零开始学起。虽然这花费了他不少的功夫,但一旦开始,他就不选择放弃。

    在翁明辉丰富的科研成果背后,不仅包含他日夜不停的努力和钻研,还有他旅游登山时候的矫健身姿。自本科以来,翁明辉就前往全国各地参加了许多的科研竞赛,同时也遍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认为,在不同的城市参加比赛,都能收获不一样的体验,自己总会利用闲暇时间,到比赛的城市周边闲逛,除了舒缓自己因为比赛而带来的压力、放松身心,还能领略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拓宽视野。翁明辉告诉我们,在比赛之余,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登山,“三山五岳”之中,除了“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之外,翁明辉全都登览过。他对于登山的热爱甚至已经达到了“分秒必争”的程度。去年8月份到西安参加比赛结束,距离下一场在四川绵阳的挑战杯比赛仅仅一天的时间,翁明辉马不停蹄,只身一人搭乘火车前往“西岳”华山游览,令人惊叹的是,他全程攀登华山仅仅用了11个小时。精力充沛的他、仍然能在第二天不知疲倦地前往四川参加下一场比赛。旅游和登山已经成为翁明辉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科研或者旅行,身体或者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这就是翁明辉生活的写照。

      

    学业为基础,兴趣作向导

    从本科到研究生,翁明辉一路跟着兴趣走来。出于对计算机的热爱,他不断地攻克一个个难题,完成各项科研成果。当问及对研究生们的建议时,翁明辉则认为,要以自己的学业为基础,并且立足于自己的兴趣;切忌只以获得研究生文凭为目标,否则得不偿失。正如翁明辉所说:“课程的完成只是对知识的学习,而不是能力的体现。”他参与各项比赛所运用到的知识,绝大部分是课下自学的,只有一小部分是课堂上的知识。翁明辉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告诉我们,在研究生期间能够获得的东西远远超出课堂上所能学习到的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努力专研、充实自己,这样对未来选择找工作或是继续深造都有帮助。翁明辉建议研究生要确定好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且愿意为之努力追逐,因为兴趣定会成为每个人在科研道路上一大动力。翁明辉还告诫我们,在团队合作中,切忌存有“临时抱佛脚”以及“抱大腿”的心态,不劳而获最终只会学无所成。只有通过学习体会到新的经验和能力,这才是团队协作的意义。

    谈到对未来的设想,翁明辉的答案是创业。基于他在软、硬件系统的知识储备,翁明辉希望能够在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发挥他的能力。作为一名脚踏实地的实践者,翁明辉在经过了无数次软件设计构思和实验之后,完成了自己多项科研成果并且所获颇丰。他不满足于现在的收获,依然热心科研、砥砺前进。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名研究生在学术道路上踏实迈进的步伐;他所留下的足迹也正是日后引导他继续前进的向导。

      

    第三版

    责任编辑:刘诗君

    【焦点关注】

    打败“猛于虎”的心理寒冬后,迎来生命的春天

    □本报记者:刘诗君 袁方

      

    春天来了,希望在哪里?

    春天,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我们歌唱万物复苏,赞美柳绿桃红,喜气盈盈地奔赴春天的约会,斗志满满地开启新的征程。但是还有那么一群人,难以敞开心扉享受明媚的春光,在阴雨连绵的时候更是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心灵好像被寒冬冰封了,他们就是抑郁症患者。这种发生在特定季节的抑郁被称为“季节性情感障碍”,而春季就是“季节性情感障碍”抑郁症高发季节之一,甚至很多抑郁症患者选择在春天结束自己的生命。

    事实上,除了抑郁症,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心理亚健康问题。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与高压力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不少大学生因此承受着或轻或重的精神压力,尤其是研究生群体,普遍面临着学术研究、情感生活、工作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时常被消沉低落的情绪所困扰,一旦消极负面的情绪长期郁结于心,得不到消解与宣泄,导致我们无法走出情绪的低谷,自我便会陷入无用感和无助感的漩涡中,甚至可能患上心理疾病,影响日常生活,严重者甚或会产生结束生命的想法。因此,如何走出心理亚健康已经成为研究生群体必须直面的难题。

    春天来了,尽管有阴雨绵绵的回南天,但也有春光昳昳的晴好日子。为了战胜“猛于虎”的心理寒冬,迎来生命的春天,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心理亚健康,如此才能对症下药。

      

    你是否也处在心理亚健康状态?

    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心理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占20%,75%的人处于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中间状态,即“心理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给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还会诱发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机。研究生群体是社会中高学历、高学识的代表,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应当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广泛关注。

    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生,常常表现出神经衰弱、心理抑郁、偏执人格、学习焦虑、人际交往弱势、情感偏差等迹象,并具有边缘性、模糊性、过渡性和可塑性等特点。每一种心理亚健康状态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比如心理抑郁,主要表现为对生活兴趣明显减退,丧失业余爱好,感到精力不足,对学习和生活缺少信心,自我评价低,对个人前途悲观失望,严重者甚至丧失生活的勇气,产生自杀的意念。

    在对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进行访谈时,根据咨询中心相关可披露的信息,我们了解到,20162000多名咨询学生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几乎为1:1。在本科生基数远大于研究生的情况下,研究生群体寻求心理支持的比例更高。同时,受访的大部分同学表示自己经常产生焦虑、沮丧、压抑甚至绝望等消极情绪,主要是学业、就业、人际交往、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压力造成的。

    在学业方面,研究生既有学分、学时的压力,又面临科研、论文发表的压力,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常常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里做课题实验。这些都使得他们忧心忡忡,出现焦虑、烦躁、抵触等心理状况。

    在就业方面,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在校研究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研究生还没有完全适应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身份转变,就开始忧虑未来的就业问题。他们出现心理应激状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很多学生不知该如何面对就业与学业的选择,相比本科生而言,呈现出更加悲观、失落的状态。

    在人际交往方面,研究生群体的交际圈明显“缩水”。研究生学习与生活皆以个人为主,群体行为和集体活动大大减少,形成了从宿舍到图书馆或实验室的单一模式,每天面对的更多是电脑或实验设备。由于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研究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也相对单调,缺乏与他人有效的沟通与合作。不良情绪在心里积蓄久了,便成为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一大原因。

    在家庭方面,来自于不同家庭环境的研究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心理上也承受着不同的压力。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而产生自卑感,有的则因为父母离异等原因产生情感障碍,也有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暴力,从此留下心理阴影。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个学生出身的家庭都不一样,面临的家庭问题也各不相同,但家庭环境对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带来的压力和创伤,往往是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来源。

    在社会环境方面,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群体,家人、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值普遍偏高,这也使得研究生不管是在学业、人际交往方面,还是在未来的工作上都希望自己能出类拔萃。由于对自己的要求过于严格,研究生更容易因压力过大出现心理问题。

    此外,当研究生处于心理“亚健康”时,外界支持的不足会使得亚健康状态持续时间更长,带来更严重的影响。而社会支持是个体处理应激事件问题的一种潜在社会资源,在个体遭遇心理应激时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据以往统计研究表明,我国大多数大学生社会支持呈一般水平,更不用说研究生群体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由于对“心理亚健康”这一状态存在各种误解,常将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人等同于心理疾病患者甚至是精神病患者,抱有不同程度的偏见与歧视。长此以往,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生很少愿意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他们即使踏出寻求社会支持的那一步,往往也不将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由于研究生群体面对心理亚健康问题时缺少专业而有力的社会支持,他们心理危机隐患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

    面对心理亚健康,我们该如何做?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很多研究生之所以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是由于外界或自身压力过大。如果研究生无法正确处理压力,一旦超过心理承受的边界,很容易导致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压力呢?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陈梅香老师认为,压力本身是一个中性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件有着不同的认知,而适度的压力则可以激发我们潜能。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也曾说过,人要学会在压力中生存,有了压力,才能盯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直到取得成功。因此,陈老师也给出了她的建议,首先应该评估压力的来源和自己的情绪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知道如何做才能释放、缓解压力。事实上对压力的处理方式也是因人而异的,我们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释放压力的路径,学会做自己的心理诊疗师。无论是运动、宣泄、倾诉,还是唱歌、爬山、购物,都不失为研究生释放压力的好方法。人文学院袁同学的日常释压方式之一便是去海韵学生公寓的操场跑步,把消极情绪像汗液一样蒸发掉。

    除了压力,研究生在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上存在困难,也容易影响心理健康。事实上,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迷惘惶惑、不知所措的时刻,身份意识的确立和不同角色的转换也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阵痛。我们面对迷茫时,要做的不是逃避、放任,而是主动应对,走出自我迷失的困境。在迷茫的十字路口,多走一步可能就是柳暗花明。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意见是首先厘清自我,寻找自身的优势所在,然后从实际行动出发,规划美好的未来。解决问题的办法永远都是行动,任何困境都需要我们自己勇敢地走出来。

    为了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研究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心智的健全和人格的完善。首先要厘清自己的目标,明确研究生期间对自己的期许;其次要学会有意识的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和人际关系网络,利用知识和情感支持来帮助自己;最后要建立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释放方式,远离负能量。

    走出认识误区,进入人生春天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自己或身边人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困扰,然而大部分人并没有重视甚至正视这个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很多人对心理问题存在认识误区,这导致了心理疾病给大学生带来的实际伤害更大更严重。事实上,“心理病和身体病是一样的”,陈梅香老师表示,“及时治疗,很多心理疾病都能治愈。”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正确认识心理亚健康和心理疾病,积极获取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善于发现身边的异常现象、主动提供或寻求帮助。在厦大,我们有各种渠道可以获得帮助,班上有心理委员,学院有导师和辅导员,学校还有专业心理咨询中心。当我们自己感觉压力大、心情低落时,要学会主动找信赖的人倾诉,如有必要,需及时找专业心理咨询师咨询。在发达国家,主动寻求心理咨询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一位心理学者曾感慨:“在美国,每一个中产阶级人士的背后都同时站着两个人:一个是他们的律师,另一个是他们的心理医生。”只有正视并正确认识心理亚健康,走出对心理咨询的偏见和误解,我们才能找到更专业有效的途径去解决它,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当然,如果我们身边的人有情绪异常、行为反常等现象,应主动关心和询问,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或建议。当身边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时,我们不能避而远之,视之为“异类”,而应平等地对待,给予我们的支持、理解和陪伴,通过正确的方式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霾。

    “善于求助是强者的行为”,心理咨询师陈梅香老师希望研究生们能勇敢面对,学会找乐。研究生的生活充满了压力,但也是一段宝贵的培育自身能力、锻炼自身毅力、提升自身素养的关键时期,我们唯有勇敢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善于和他人互帮互助,学会从学术研究中找到乐趣,才能更自如地适应社会工作和生活压力。

    从认识心理亚健康到战胜心理亚健康,让我们一起迎接生命中美好的春天!

      

      

    【关于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主要分为6大类,共同特征是悲哀、空虚和易激惹的心境(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由于每个人都会出现沮丧、忧郁的情绪,抑郁又被称为“心理病理中的普通感冒”。

    根据认知学派大牛阿伦·贝克关于抑郁的“认知三合一”理论,Preston Ni则总结出,意志瘫痪的人们往往表现出以下8个方面的消极想法:自我挫败式谈话、消极假设、与他人进行消极比较、消极地沉湎于过去、对难缠的人感到丧气和自卑、指责别人、难以原谅自己以及害怕失败和犯错。”(KonwYourself, 2016)

    在非医疗环境的抑郁症治疗中,我们可以采取的自我治疗方法。

    (1)运动疗法:当运动量足够时,体内便会分泌内啡肽(又称脑内啡),内啡肽会在人体内制造快乐的感觉,“跑步者的愉悦感”便属于此。跑步、游泳、骑单车、打球、和有氧运动等都有助于内啡肽的分泌。

    (2)日光疗法:人体内褪黑素(又称梅拉多宁)的分泌受到光合周期的影响,具有昼夜节律性。光刺激减弱会促进褪黑素的分泌,正常的褪黑素有利于提高人的睡眠质量,但过量的褪黑素会打破自然节奏,造成睡眠紊乱,也容易导致人忧郁。常晒太阳,可以抑制褪黑素的过量分泌,并且紫外线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心情,是治疗冬季抑郁症的好方法。

    (3)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关键是“认知重建”,通过将人的消极不合理的认知进行重建,改变为富有建设性的积极正确认知,来改变适应不良的行为于情绪。

      

      

    【关于你不知道的微笑抑郁】

    1.什么是“微笑抑郁”?

     Beverly Hills私人执业的临床心理学家Rita Labeaune将微笑抑郁形容为“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很开心,内在却承受着抑郁的症状”。虽然他们看起来在笑,但实际上每天都在低落的情绪中挣扎。微笑抑郁(Smiling depression)称不上是一种精神疾病的诊断类别——它其实是一类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病情的反应模式。“微笑抑郁”者身上有很多抑郁症的症状,但他们同时表现为拥有较好的社会交际能力,很难被身边的人所感知到。Rita Labeaune说,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微笑抑郁”的患者并不是每天缩在床上,丧失与人交往的能力,而是拥有比较好的社会功能,甚至令人误以为社交能力比普通人更好。

    微笑是此类抑郁症患者的面具。研究表明,幽默的人出现精神问题的几率可能更大。上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路易斯·特尔曼发现,那些被父母和老师认为幽默感比较强的孩子,成年后容易早逝。2014年,英国科学家对523名喜剧演员、364名演员以及831位普通人进行了研究,发现与非喜剧演员和普通人相比,喜剧演员更容易体验快乐感觉的下降,更容易产生对人类的厌恶感,也更容易出现精神病征兆,或者精神分裂、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KnowYourself, 2016)对于幽默的人来说,其性格特质使得他们习惯于微笑,或引人发笑,但不敢去承认和表达自己有“不对”的情绪。

    2.当表达被抑制,微笑为什么是有害的?

    当我们出现不良情绪时,一方面,微笑保护我们免受他人怀疑,帮助掩饰悲伤和羞耻感觉。另一方面,在我们假装“一切都好”时,我们越发会感受到真正的自己是丑陋的、无法被他人所理解的。

    研究证明,这种防御是有害的,属于“表达抑制”的一种情绪管理策略。这种策略相对负面,是当情绪出现时,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把自己的真实情感隐藏了起来。此时,微笑不但不能帮助我们调节情绪,如果长期运用还会更难对积极的信息和事件作出回应。

    3.微笑着的你们该怎么做呢?

    在这个社会生活难免需要带上面具掩饰自己,但我们不必过于勉强。如果你觉得自己可能是那个微笑着的抑郁症患者,第一步,“微笑抑郁”的受害者要识别出自己的情绪问题,不要再隐藏、否认这种情感。第二步,请考虑向你的周围环境寻求帮助,真正关心你的人是乐于向你提供支持的。最后,如果症状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可以寻求专业机构和心理治疗师的帮助,来缓解内心的痛苦。

    此外,精神科专家给出建议,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有微笑抑郁的倾向,最好的办法是成为一个支持性的角色,一个足够共鸣的倾听者。

    微笑不是用来封锁自己,愿每个人都发现生活的“小确幸”,发自内心的微笑。

      

    【友情链接】

    伟德bv国际体育心理咨询中心

    http://webplus.xmu.edu.cn/s/125/main.jspy

    #服务时间#

    本部:周一至周五(08:00-22:00),周末(14:30-22:00)

    翔安:周一至周五(08:00-22:00),周末(14:30-22:00)

    #预约热线#

    本部:0592-2188525

    翔安:0592-2886525

    #其他咨询#

    电话:0592-2188525(每晚19:00-22:00)

    邮件:xinli@xmu.edu.cn

    #心理活动#

    2004年,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共同决定将525日 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提醒大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它的核心内容是: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爱自己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厦大心理咨询中心会在每年的5月举办“5·25心理健康活动月”系列活动,欢迎大家积极参加。

      

    第四版

      

    责任编辑:霍英发、王铭远

      

    【影视博闻】

    《一条狗的使命》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本报记者 霍英发

      

    狗是人类忠诚的伙伴,已经成为一个不容辩驳的命题。狗对人类的感情热忱、亲切,治愈了无数的人。面对危险的时候,狗甚至会为了救人而献出自己的生命。生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世间的一切生命都无法脱离向死而生的命运,人如此,狗亦然。而狗的生命相较于人类更短。如果存在生命的轮回,死的沉痛或许会减轻许多。

    曾经执导《忠犬八公》电影的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再次指导围绕动物展开的主题电影——《一条狗的使命》。实际上,它讲述的其实是四条狗的人生,但导演巧妙地用“轮回”这一概念,将四条狗的“狗生”联系在一起。影片从狗的视角出发,通过狗狗的内心自白,推动着故事的向前发展,一方面讲述了一只狗狗,在经历多次重生之后,最终与初识主人相遇重逢的故事;另一方面,这部电影最终向我们展示了人类与狗之间美好而真挚的情感,形象地诠释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一暖心话语。

      

    初见,最美的时光

    狗狗第一世的名字叫贝利,是它的小主人伊森为它起的名字。小男孩伊森与贝利相遇在一辆汽车里,当时贝利就要窒息而亡,伊森与他的母亲救了他。而后男孩说服了自己的父亲,贝利就这样与伊森生活在了一起。

    在之后的岁月中,贝利一直与小伊森一起玩耍、作伴,在被子里听伊森讲故事,陪他一起玩球,帮男孩追到他喜欢的女孩。伊森因为有了狗狗贝利,他的童年时期充满了欢乐。在这一世中,贝利的使命就是伊森,它察觉到他不开心,就会想办法去逗他开心。它总会不时的犯错,但一脸呆萌不知错在哪里的小家伙,总会让人不忍心责怪它。然而,经历过与主人一起玩耍、共同成长的快乐,也陪伴着伊森走过人生的低谷。当伊森父亲升职加薪的晚宴被搞砸后,伊森父母的关系开始破裂:父亲的酗酒、消沉,父母亲的争吵乃至最后离异,伊森也逐渐担负起家中顶梁柱的重担。见证了伊森与Hanna的美妙的爱情,也陪伴着他度过爱情破碎后的艰难时光。当伊森离乡求学时,贝利叼着球一路追赶伊森的车,最终却只能看着自己的伙伴一路远去。

    伊森的童年时光虽说算不上阴暗,但严厉又酗酒的父亲以及父母的离异,还是为他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还好一直都有贝利的陪伴。他们相互陪伴共同成长,在一生中度过了彼此最美的时光:它陪他度过阴郁的童年时光,为他带来欢乐;他伴它成长,与它玩耍。他们是一起玩到大的玩伴,更是密不可分的“亲人”。

    这一世的贝利在为伊森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让伊森懂得了爱、陪伴、责任与担当的意义。伊森救了奄奄一息的贝利是出于他对于小动物的一种怜爱之心,而后将他抚养长大则是出于一种担当与责任心。但,从最初的相遇到一生的陪伴,伊森成为贝利内心最深的牵挂。在这一世的贝利,就像是人的童年时期,无拘无束,天真而又富有情趣,不用思考太多的事情,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守护,让你不孤单

    村上春树曾说: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希望失望罢了。世上的人又有多少人真的喜欢孤独?他们孤独或是因为伤心往事或是因为不懂得表达、内心自卑所导致。但外表孤独的人,其内心却不一定孤独。在第二世与第三世中,小狗的两个主人都很孤独,但因为狗狗的陪伴与守护,他们的生活多了许多的温暖和慰藉。

    小狗在第二世是一只勇敢、忠诚又善良的警犬——艾莉。在这一生里她的使命是协助人类破案。她的主人是一个尽职尽责,威风凛凛的警官,不管警官主人去哪里,艾莉都会陪着他一起,他们一起接受任务,一起享受荣誉,一起承担艰辛的工作。但独自一人时,主人落落孤寂的身影,总使艾莉想要给予他温暖与快乐,并期待睡在主人身边陪伴着他。当主人接到营救人质的任务的时候,她与主人一同作战。当警官看到艾莉为救自己而倒下的时候,眼中噙满了泪水,嘴里不停的说着“Ellieyou are a good dog,you are a good dog”,再刚强的硬汉面对此种情况时,心中也不禁会泛起丝丝柔情。

    艾莉不仅仅是他的警犬,更是与他一起并肩奋斗的“战友”,在寒冷的深夜里陪睡在他身侧温暖了他的冰冷内心的“亲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友兼亲人”离自己而去,这是一种多么沉重的痛苦,而他又将陷入长久的孤独之中。看到这里的时候,自己也不禁留下了眼泪,为她的勇敢与奋不顾身,为她的使命与忠诚;也为人与狗之间的相伴与守护的真情而动容。

    第三世的小狗名叫帝诺,她的主人是一个腼腆的黑人女孩——玛雅。她总是独来独往,鲜少与外人交流,但自从帝诺来到她身边之后,玛雅便有了陪伴和倾诉的“人”——帝诺陪着她一起吃、一起散步;而玛雅又总会与帝诺“说话”,在吃的方面想法一致,她们相互懂得彼此。在帝诺的帮助下,玛雅找人了自己的“真爱”,而帝诺也找到了自己的伴侣,平静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无论是对于孤独的警官还是对于腼腆害羞的玛雅而言,陪伴他们走过人生一段旅程的狗狗,都是他们生命中一段美好的回忆,为孤寂中的他们带来一丝温暖。

    再见,原来你还在这里

    因为“轮回”,在最后一世狗狗与最初的主人相遇、相认,并再次承担起“红娘”的任务,使老伊森与他的初恋情人Hanan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在此之前,小狗离开不负责任的夫妇后,开始了独自的流浪生活。偶然的瞬间,他嗅到最初主人伊森的气息,沿途而去,回到了当初玩耍的农场并一眼就认出了伊森。经历过几世轮回,最终又回到最初的起点,这让Buddy很开心,但他后来意识到伊森的不快乐,他像当年的贝利一样,为伊森找回曾经的恋人汉娜 ,最终两人走在了一起,伊森重拾快乐。Buddy想让伊森认出自己是他儿时的玩伴“贝利”。当老年的伊森与Buddy重演幼时伊森最喜爱的fetch,Buddy使出全身力气,ready,奔跑,jump,接住。当这一连串动作做完他回到伊森身边时,伊森突然意识到,Buddy就是贝利。这时他们对视,老伊森眼里噙着泪水,他们鼻子触碰着鼻子,无言。

    从第一世到第四世,无论岁月如何轮回变迁,最后遇见了最初的“你”,还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带着前世的记忆,电影的主角(狗)执着地回到主人的身边,陪伴他生活,度过生命中无数或重要或琐碎的时刻。电影在温情脉脉之中透出人生哲理,淡化生与死,具有深入人心的魅力。

      

    历经四世生命的轮回,影片中的狗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每个角色都诠释了“陪伴”的意义:陪伴着伊森成长,陪着警官破案,陪黑人女孩排遣愁闷,陪老伊森一同老去。每一世每只狗狗都希望自己的主人快乐,能够体会到每一世的狗狗都用心地陪伴主人。有趣又治愈的暖心电影,是对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一次美好的诠释。对人而言,一生之中可能会养很多条宠物狗,但一条狗的一生,却可能只会有一个主人,它们将自己的等待与陪伴给了人类,等待是快乐的前奏,陪伴则是最大的快乐。作为人类最好的朋友,这部影片的狗狗,诠释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的内涵。动物尚且如此,那么我们人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懂得“陪伴”的重要,也时常把“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挂在嘴边,但也深深明白,没有人可能时刻陪着我们,即便是最亲密的人终有一天也会离开我们。无论是爱情里的陪伴,还是亲情、友情,都不可错失和缺少。爱情里,守住初心,认定一人并陪伴其一生,多么难得;作为学生的我们,也许将来各奔东西,天南地北,相伴此时便更加珍贵;在外求学或是工作的我们,虽不能时刻与家人同在,但可以经常地打电话回家,关心家人,珍惜回家时与父母亲相伴的时光,等等。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这告白,不应只是挂在嘴边,更应以行动践行陪伴的温暖与感动。

      

    【文化视点】

    “一口吃成个胖子?”别说不可能!

    ——各学科书籍推荐

    口本报记者 王铭远

      

    在这个凡事讲求速度、效率的时代,人人都想快速的掌握各种技能,变身无所不懂的“全能人士”,然而,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实践。但是读书和学习,能够让我们从他人的实践中获得经验的最快速方法。本期书单,我们为你推荐不同学科类别的书籍!读完这些书,或许我们成不了该领域的专家,但能够让我们对这些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对某一领域产生兴趣并投身其中,让我们从此刻开始。

      

    科学类:《从一到无穷大》

    作者:[]G•伽莫夫

    出版: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国外曾经做过一个科普著作的排名,G·伽莫夫的《从一到无穷大》高居榜首,被誉为“20世纪最经典的科普著作”。这本书的广受追捧,读者众多,许多人对科学的认识,就是从这本书开始。

    作为公认的科普著作的经典,《从一到无穷大》除了符合通俗易懂、故事生动、语言幽默等的基本要求,还有独特和卓越的一面——向读者传递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认识世界的角度,以及科学的人文世界观。

    全书以数学的发展和公式的演进为线索,从数学的诞生写到生命的诞生和宇宙的诞生,将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甚至哲学融会贯通,涉及科学发展的诸多领域。虽然涵盖了科学的各个领域,但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按部就班、平铺直叙地讲述各种科学问题的书。作者通过对科学发展的描述和思辨,深刻却易懂的文字、图表和趣味盎然的故事,把各类知识融入到阅读中,使读者能够自然而然的了解接受。书中的逻辑设计很特别,用作者的话说:“书中有些章节简单的连小孩也能读懂,而另一些章节却要多费点劲。”

    《从一到无穷大》,一本作者原意写给12岁的小儿子看的书籍,其部分章节却连作者的大女儿玛丽娜都无法理解。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大部分内容是比较简单明了的;另一部分内容,相信经过思考可以读懂,或是慢慢的理解;最主要的是,这本书可以吸引一个人从童年到长大成人一直读下去。

      

    生物学类:《所罗门王的指环》

    作者:[奥地利]康拉德•劳伦兹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所罗门王的指环》,一本介绍鸟兽虫鱼的科普读物,作者康拉德·劳伦兹是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动物行为学的开创者。动物行为学在生物学中到底是的一个怎样存在,或许大多数人都不了解,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读懂这本书。

    劳伦兹认为,科学著作就应该写得能让外行看懂。行文流畅、富有文采以及幽默风趣是本书写作上的最大特点,也是劳伦兹写作的特有风格,即便学术性极强的著作如《雁语者》、《狗的家世》、《攻击的秘密》等作品也保持了这种风格。虽然书名比较奇怪,但他确实是一位善良认真又幽默风趣的科学家。他收养了很多很多的动物,尽管也许更多是因为研究需要,处处可见他为善待动物所做的考虑,尽力为它们创造贴近自然的环境,让小动物们顺从自己的本性成长。书里也有很多只有真心热爱动物和大自然,而且可以耐心认真观察的人才可以记录下的细节。

    本报记者认为,这本书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多少动物行为学的知识——尽管学到这些知识也是一种收获——而在于劳伦兹用他的所作所为告诉我们如何去爱那些小动物。爱动物,就要知道懂得跟动物一起时的相处之道——他自始至终把小动物们视作伙伴和朋友。所以才有了许多有趣感人的小故事。对普通读者来说,即便不去了解其研究的重大意义,从中学习些跟小动物相关的知识也是蛮有用的。最为重要的是,劳伦兹的介绍不仅让人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读者容易被他生动的描述所吸引,以致于忘记了这是一本科学著作。

    事实上,劳伦兹的行文思路还是很讲究的,他遵循了观察——归纳——解释的顺序,先是观察某种动物的种种行为,然后归纳出这种行为基本规律,然后看这些规律是否适用于其他动物,并对此作出解释。相信读完此书,除了对生物学、动物行为学有了一定了解之外,还会让我们更加爱惜动物,更加珍惜我们的大自然和环境。

      

    政治学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钱穆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

    本书为钱穆先生的专题演讲集合,分别就中国的唐、汉、宋、明、清五代的政治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做了提要钩玄的概括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的概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不失为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钱穆先生的知名作品之一,源于他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比较分析的五场系列专题演讲。他对于中国各代政治经济制度的优劣分析简明扼要,既把握了重点,要兼顾了整体性的叙述。虽然是上个世纪的观点整理,但就算在今天,书中的很多思想仍然没有过时。最为让人敬佩和感动的,就是先生对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所抱有的温情和尊重,以及对待现实变革所采取的那种历史主义的、渐进式的、建设性的态度。

    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我们从来都被教育过往时代的“黑暗”,却从没有真正想要了解那些黑暗是什么以及它背后的原因。课本上教了我们史实,却没有分析,没有对比,没有前后的因果关系,更没有横纵的比较,所以我们的历史观总是一团乱麻。但是这本书,会帮助我们了解那些概念背后的真正含义,理清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

    “讲历史,更可叫人不武断”,这话实在是有道理。虽然“尽信书不如不读书”,但世间本来就少有绝对正确的真理。多了解一些历史,多明白当时人所处的环境、所受的约束、所要解决的问题、所经历的历史变迁,我们也就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反省,多一些客观的评价,最终以史为鉴,也才能对当前、对未来,做更好的把握。

      

    经济类:《认识商业》

    作者:[美]尼克尔斯、吉姆·麦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年版

    谈起经济学、商学,无人不会想起萨缪尔森·威廉豪斯的《经济学》,此书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百多万册,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但这一次推荐的并不是它,而是能更加轻松入门的——《认识商业》。《认识商业》是美国高校采用量最大的商业入门教科书,出版三十年来,历经九次修订,长销不衰,被全球几百所大专院校列为企业管理课程必选教材。作者通过各种渠道大量征集师生及商业人士的反馈意见,以一线教学实践检验本书的内容与结构,不断更新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将本书打造为一部动态式的教学讲义。

    如果用一个字评价此书,那就是“博”,它的内容包罗商业万象,涵盖了商业环境、求职创业、企业管理、财务融资等多个方面,引领读者全面掌握商业运作的相关知识。文中穿插了丰富的专栏和图片,以全球众多企业和企业家的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基本的商业原理。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最新修订的第10版《认识商业》更新并增添了许多有关商业新发展的时新课题,如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金砖各国的经济发展、社交媒体的商业运用等,为读者开拓了新的视野。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做推荐,是因为它有助于帮助尚未出社会的学生们全方位的理解商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机遇与风险,找准自己的定位。商业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关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正如张维迎所说:“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每个人,只有更好地理解全球商业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姑且抛开广义层面的意义,单从个人角度出发,想要进入商业世界,总是需要了解游戏规则,增加知识就是增加了自己的认知和谈资,不断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现实社会,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被商业裹挟着前行,如果我们认识商业,就会有有更多的主动选择权,更好的把握自己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