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bv国际体育
  • 《厦大青年》报总第228期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07日


    《厦大青年》报总第226

    指导老师:陈怀锋 廖晓波 王岩芳

    主  编:朱祎濛

    副 主 编:彭梦思

    执行主编:丁 莉

    【头版】

    责任编辑:陈暖

    嘉庚号:驶向深蓝,筑梦海洋

    文/林华英 李武政 李潇雨

    伟德bv国际体育面海而生,伴海成长,如今更是拥有了立于海上的“厦大第五校区”——嘉庚号。“嘉庚号”从开始就受万众瞩目,作为伟德bv国际体育首艘三千吨级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它承载着数代厦大人的期盼,是厦大人的骄傲。“嘉庚号”科考船船长77.7米,宽16.2米,虽然船体看起来不大,但它“麻雀虽小而五脏俱全”。有人说“嘉庚号”是优雅的化身,无论是阳光下闪闪发光的蓝白相间条纹,还是流畅的船身,每一处都彰显着它的精致、优雅。“嘉庚号”的优雅不止于外表的精致,船内有主实验室、电子实验室、大气实验室、洁净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总面积达到407平方米,相当于足球场地的四分之一。嘉庚号可以容纳54人,拥有长达50天的自持能力,它让厦大的海洋研究者们走得更远,看得更广。

    回望2017年,“嘉庚号”先后完成了6次的科考航次。今年,嘉庚号同样表现出色。318日,嘉庚号KK1802航次结束了在西太平洋进行的科考工作,满载深海宝藏归来。516日,“嘉庚”号科考船停靠厦门通达码头,历时一月的南海遥控深潜科学考察航次完成了预定的科考任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科考之行,满载而归

    呜——呜——在悠长的汽笛声中,“嘉庚号”科考船载着我校多名研究人员,多次向浩瀚的海洋进发。今年3月,“嘉庚号”KK1802航次满载着珍贵的样品和数据而归。KK1802航次首席科学家、伟德bv国际体育蔡毅华教授向我们介绍道,此次“嘉庚号进行的科研任务虽然艰苦,但收获很多。

    312日,“嘉庚号”停靠SEATS站后进行的多层生物拖网作业,将具有采集不同水层浮游动物功能的拖网,投放入海,分层捕捞浮游动物。这次作业捞起了一种桡足类水溞——这种桡足类一般要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但这次的样品至少有10毫米,第一触角分毫毕见,十分难得。厦大的科学家们通过分层取样,对数据整理分析后,分析出了浮游动物在大海里的昼夜垂直分布情况。314日清晨进行的底栖生物拖网深海作业,将网架投放到400米至500米深的深海海底,捕捞起二十多种底栖生物。据伟德bv国际体育海洋底栖生物学实验室博士后宋希坤介绍,底栖生物拖网可以用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是发现海洋生物新物种的重要调查,为海洋工程提供重要的评估数据。伟德bv国际体育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实验室工程师王丽芳说:“此次西太平洋科考中测量的各项海水参数质量都很高,不仅可以用于海洋化学营养盐的研究,还可以供海洋生物和物理领域研究。”此次科考中获得的大量珍贵数据和样品将为伟德bv国际体育的海洋科学开拓新世界,也将是中国海洋科考的新征程。

    海洋科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如果只待在厦门湾附近,既无法实现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也不能满足中国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嘉庚号的航行是一种‘走出去’的实践,意义重大。驶向深蓝,“嘉庚号”让伟德bv国际体育的海洋科研人员不再局限于厦门湾的探索。“嘉庚号”不仅承担着众多科研重任,还肩负着厦大人的海洋梦和每一个中国人的“海洋强国梦”,它将载着厦大人走向更远更深的海洋。

    海上生活,苦中作乐

    据了解,在今年3月“嘉庚号”的航程中,有几天海况不佳,海浪一浪高过一浪。“嘉庚号”在大海中“随波起舞”,让许多处在“船上生活适应期”的船员们十分难受,纷纷出现晕船等身体不适的情况。当时随船体验的海洋与地球学院2014级本科生胡俊彤回忆道,“颠簸时,如果你侧躺在床上会被动翻身,在船舱里的人会体验到反复陷进床垫又被弹起的感觉,还会听到厨房里瓶瓶罐罐摔碎的声音。”在“嘉庚号”上,与胡俊彤同学同住一间寝室的科研人员陈若婷,是此次航程中晕船最严重的人员之一,但她忍耐着身体的不适,凌晨两点也准时到达甲板为声学应答器做释放功能测试。作为超短基线系统海洋测试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她这样告诉我们,“晕船到吐也要准时作业,不能耽误工作。”

    其实,“嘉庚号”上不仅有争分夺秒、通宵作业的科学家们,还有着同样辛苦的探测部的人员。据我校机电工程系2012届毕业生蔡建南介绍,探测部是科学家和船的桥梁,探测部人员将科学家们的想法和需求付诸实施。他们不仅要协助科学家们作业,还要时刻监察船体情况。探测部的王鹏需要从晚上10点到次日早上8点轮班值守,他笑着说:“这么大的工作量确实会累,但这是应该的。不管白天黑夜,只要到站,每个班都必须有人在。”胡俊彤同学说:“在科小嘉(船员们给嘉庚号取的昵称)上,你能看到24小时都在忙碌着采水、洗瓶子、分析样品的海化人们,也可以看到无论何时到站都要立刻开始工作的探测部队员们,还能看到因采到珍贵的深海、大洋样品而兴奋无比的底栖组和浮游组,他们是厦大海洋人的代表,他们在科小嘉上将嘉庚精神书写。”“嘉庚号”载着陈嘉庚先生的期盼驶向深蓝,厦大航海人带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探索海洋,让世界看到了海洋上屹立的雄雄厦大。

    在艰苦的科考生活中,也有轻松愉快的时光。去“嘉庚号”内部参观过两次的海洋与地球学院2016级本科生李启航同学介绍道,“嘉庚号”内设有19平方米的休闲厅、42平方米的厨房、还配有健身房,船上供有烤面包机、咖啡机、饮水机等,家用设施一应俱全,让船员们辛苦的科研采样之余也不失生活的乐趣。由于通宵作业的科考船整夜灯火通明,当船员们从甲板上挥杆投下鱼饵,成群趋光的鱿鱼立马上钩。船员们利用设备齐全的厨房,做出美味可口的海鲜共享。胡俊彤对现钓的海鲜念念不忘,在她看来,这是单调的科考工作中比较好玩的事,是大家在疲乏之余最好的放松。

    因为海上作业时间宝贵,只要海况允许,科研人员往往不分昼夜地进行作业。艰苦的海洋科考,路漫漫其修远,随船的厦大人秉持嘉庚精神,为国家海洋事业奉献,自律自强。无论海上作业多辛苦,无论海上生活是苦、是辣、是酸、是甜,他们始终怀揣着热爱和希望,将科考成果满载而归。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纪念周恩来同志

                 文/王小莉 许童 张子明 徐文俊 夏淼

    他,年少奋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挥斥方遒,为民族之兴亡而革命;他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而日理万机,他为后世的社会主义幸福而鞠躬尽瘁。他,就是周恩来同志,是我们永远敬爱的周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周恩来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他身上展现出来的崇高精神,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我们应该发掘其现实意义,激励当代青年立志立德,在时代新征程中奋勇前进。

    伟大风范,杰出楷模

    若把他的一生比作书,那必是一本传奇的经典之作。周恩来总理的传奇人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孜孜求学、革命征程、领导建设、走向世界。少年时,他风华正茂,苦寻真理,带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远赴日本求学,历经坎坷仍意气风发。他说:“一帆风顺是磨练不了人的。”在混乱动荡的革命年代,他在战场上继续了死去烈士的遗志,团结战友们一直向前努力,不断斗争。在诡异莫测的谈判桌上,他为民族大义而据理力争,为中国的前途贡献智慧与勇气。在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之时,他鼓励大家:“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作为总理的他事事亲力亲为,为操劳国事而废寝忘食,日理万机。他何尝不需要休息?但他坚信,自己这代人多付出点代价,是为了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无论是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还是各种重大外交场合上,周总理都凭借着对国家深深的热爱,自信地展现非凡的领袖风范,树立和维护新中国的形象,为苏醒的东方巨龙引来世界目光。

    谈及周总理,同学们充满敬意地使用卓越杰出、崇高伟大等词汇,深感再多的赞誉放在周总理身上都不为过。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2017级刘同学说:“周总理忧国忧民,一生都在为中国的事业做贡献,精神崇高,功勋卓著。”法学院2017级马同学说,他一直记着总理的一个故事——有一个美国记者讽刺周总理堂堂中国人用美国产的钢笔时,周总理回应笔是抗美援朝的纪念品,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的,他觉得挺有意义就收下了。“这个故事让我记住了周总理杰出的外交水准,感受到他话语幽默又柔中带刚的风采。周总理是铭刻在每个人心中的杰出楷模,他的伟大风范永远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失色。”

    追思总理,立志立德

    我们应当深切缅怀周总理的卓著功勋,追思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壮志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发了无数学子对于学习之目的、知识之意义的思考。当谈到求学的目的和意义时,航空航天学院2017级本科生刘同学坚定地回答道:“‘空天报国’四字再合适不过。”法学院2017级的马同学说:“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为我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求学的目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2017级本科生刘同学说:“我希望学有所成,为国家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同专业的同学有着不同的回答,都蕴涵着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精神。

    向周总理学习,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和清晰的人生规划。航空航天学院2017级本科生张同学说:“从小就立下的为国学习的理想,正是周总理一生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动力源泉。青年学生不可避免地会经历迷茫期,明确目标和规划十分重要,坚定的目标能推动我们落实规划,永不止步。”目标给予人们前进的方向,是峡谷中一线蓝天,为陷于困境的旅者带去希望。医学院2017级本科生丁婉说道,目标和规划能够激励我们充分利用时间,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有意义。

    青年学生除了立志,也要立德。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周恩来同志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周恩来同志就是这样的人。我们要学习周总理的崇高道德品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奋发进取,自强不息。

    此外,追思学习周总理为国家、为人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也是培养青年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需要。医学院2017级本科生丁婉说:“无论什么时代,树立崇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都是必要的,青年学子如果对此闭口不谈,是对自己、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我们应当向周总理学习,将国家之理想作为个人之理想,树立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而不是只关注自身的利益与发展,甚至成为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马同学说道,尽管时代在变化,青年学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永远不应缺失,“中国梦”就是新时代的新青年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为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则国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国家发展的建设者,未来时代的掌舵者,应具有远大目标,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把个人学习进步同祖国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立志立德,使信念理想之花结出丰硕的成才之果。

    【第二版】

    责任编辑:曾侃

    厦大青年说

    文/修增志 俞锦琪 万哲华 陈晓露

    191954日的中国北京,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吹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号角。他们发出救亡图存的深切呐喊,展现了中国青年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时光荏苒,一代又一代青年沿着先辈们的足迹,继承了先辈们伟大的爱国精神,追寻时代潮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断奋勇前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要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这四点要求。今年52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再次就青年发展和使命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对广大青年提出了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四点期望。

    青年:如何定位

    何谓青年?纵观一个人的一生,青年可以定义为一个人从青春启蒙走向成熟稳重,可以开始独立承担责任的时期。青年时期是人生中的美好年华,拥有智慧、爱情,可青年却又不得不承受成长的磨砺,他们志存高远却仍未掌握社会规则,风华正茂却也时常虚度年华。人们一般认为,青年时代自步入大学生活后正式开始。虽然大多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依旧是父母,但这一刻起,他们开始独立规划人生,独自面对生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未来思考。自人们出生到青年之前,就像是在给种子储备营养的过程,而所谓青年,其实就是一颗种子从母体脱落再次成为一颗新的植株的过程。

    在航空航天学院辅导员孟旭老师眼中,青年是经历了一定的学习和经验积累,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充满了激情和行动力的人群的统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孟老师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厦大学子理应心怀理想,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思时代青年所思,行时代青年所行。

    青年:爱国,励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始终激励着北大师生同人民一起开拓、同祖国一起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北大师生应该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不仅是对北大师生的寄语,更是对全国广大青年的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建筑学院2017级本科生陈同学分享道,“建筑学院会在五四青年节开展讲座,播放相关纪录片,并组织各班去革命纪念馆参观。让同学们通过参观实践,重回当年的革命岁月,切身体会革命先烈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更好地领会五四精神的含义。”五四精神,是国家落后、民族落魄的情况下,救亡图存的青年们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不同时代的五四精神或许有不同的内涵,但无论如何,爱国是第一位的。做一个有品德、有思想、有能力、有毅力的人,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这是对青年最基本的要求。厦大青年同样应该热爱国家,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除了爱国,作为青年知识分子,还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青年应当立志以所学回报祖国,回报人民。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强不息的品质,要有勇于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树立高远宏大的志向,并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但青年心中信仰的火炬亘古不熄,在一代代人手中传递。作为青年主力军的我们,要心怀敬仰完成接力,发挥这一代人的光和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吾辈青年学子必将扛着薪火相传的五四精神,用思想做武装,在时代的大路上昂首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青年:求真,力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我们对待专业学习,应当勤恳扎实,打牢基础;对待科学研究,应当勇于探索,严谨认真。人文学院2016级本科生白同学说道,“习近平说得对,青年在如今铺天盖地的碎片化信息中,要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快餐化的知识。”青年要在珍贵的学习时光中,刻苦学习,求真学问,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在脚踏实地的学习中,发掘和练就真本领。

    “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要求。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也许我们不一定能像前辈一样做出开天辟地般的宏伟事业,但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也能散发出平凡又朴实的光芒。航空航天学院2017级本科生禹曦平同学,通过参加班级组织的整理单车志愿活动来服务校园里的同学。他说道,“活动虽小,却让按顺序摆放单车的正确行为得到了推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这种集体的志愿活动能够凝聚青年,让青年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对此,人文学院2016级本科生吴子康同学分享道,“我参加过公共事务学院在西边爱心社区组织的支教,辅导小朋友们学习。有的小朋友没见过我就不理我,我坐在他们旁边教题,慢慢地从害羞到熟悉,这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历练。切实的支教经历让我领会到苦干实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要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严谨务实,在实践中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传递自己的光和热。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表达了对于当代青年的期许,“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历史要靠青年书写,未来要靠青年创造,前路漫漫,我辈将砥砺行进。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勇担历史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国际视野,争做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新青年。

    创新创业,厦园进行时

    文/姚琪钰 胡晨 牛博文

    20183月,教育部在我校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全面启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中国覆盖面最大、影响最广的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盛会,组委会决定由伟德bv国际体育承办第四届大赛,体现了教育部、福建省和大赛组委会对伟德bv国际体育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充分肯定和重大活动组织能力的高度信任。本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采用三级赛制,分别为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及全国总决赛。本次大赛的活动形式十分丰富多彩,除了主体赛事的举办外,还设置了五项同期活动,包括“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活动、“大学生创客秀”、“改革开放40年优秀企业家对话大学生创业者”活动以及大赛优秀项目对接巡展。

    到目前为止,本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校内比赛已经结束,国内、国际的比赛也在缓缓拉开帷幕,参赛师生的心情和那蔚蓝的天空一样明朗,他们赛前准备的热情也和天空中的骄阳一样热烈。在激烈的比赛间隙,《厦大青年》有幸邀请到校赛的两位参赛成员,他们分别是来自经济学院的“互厦队”队长杨露,以及来自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点云BIM智能平台队”成员李远航。

    “互厦队”作为一只崭新的队伍,几个队员起先是因为有共同理想而聚在一起,随后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一个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让这个队伍得以诞生。谈及校赛中遇到的问题时,杨露同学回忆到:“我们在比赛的初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其中,最大的困难是我们对高深的业界词汇不够熟悉,行业内部的规则和门槛更是我们不擅长的领域。信息不够充分以及与业内的沟通不足是我们比赛初期最大的问题。”无论再困难都要去面对,再吃力都要想方设法去解决。杨露同学回忆道,遇到困难时,他们选择去咨询已实习或工作学长学姐、联络相关公司。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大家的社交能力都提高了不少,处理突发事件时,也能做到沉着冷静,参加大赛让她们成长迅速。

    “点云BIM智能平台队”成员李远航同学也有相同的感受,他说“最大的困难是本次的商业计划书要求有两万字,但是一开始我们队的参赛同学都集中在信息与科学技术学院,虽说队里有研究生,可大家对这部分内容都不是很熟悉。”幸运的是,这个事情最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事情能够顺利解决,正是凭借他们的策划和努力。“点云BIM智能平台队”选择扩增队员,由四人变成了八人,来自各个学院的队员分工合作,在他们灵活而大胆的处理下,遇到的问题都一个个得到了解决。李远航说道,“比赛带给我们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无论是参加比赛还是生活中遇到其他事情,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不论名次是好是坏,重要的是过程的体验和成长的磨砺。”

    福建省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厦门和台湾隔海相望,我校创新创业的探索不能只停留在国内,要借助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宣传,是参赛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之一。对此,受访的参赛同学均立下宏愿:“将创新创业的好点子学进来,把创新创业成果传出去,顺着国际化这波浪潮,让我们的成果接受检验,让世界为我们的成果而感到震惊,是我们努力想要实现的目标。”李远航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本次国赛在厦大举办,学校学院各方面都给了我们队伍大力的支持,队员们都有着进国赛拿金的梦想。但其实,能不能拿到一个好的名次和奖金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比赛,如果能够通过这次比赛实现实验室项目成果转化,项目最终落地成立公司,才能够算是触摸到比赛的宗旨了。我们团队正以这个宗旨为目标,而不断努力。”

    杨露同学和李远航同学讲出了不少参赛同学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顺着“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东风,伟德bv国际体育大学生创新创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时代的创新创业潮流中,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厦园都会走向新的高峰!

    走进大火把创意工作室

    ——对话指导老师王朔

    /许童 程一林 夏淼 邱雅菲

    2018年农历春节前夕,一则为铁骑返乡群体发声的魔性短片《铁骑版春之声圆舞曲》先后被《人民日报》微信头条、央视新闻微信、共青团中央微博等主流新媒体转发推荐,还在“CCTV-新闻频道全片播放。影片共获得2000+次的阅读量,成为名副其实的现象级传播案例。在短片中,四位专业歌唱演员,用花腔女高音的曲调,唱出了农民工群体选择铁骑返乡的原因与无奈。许多网友评论道,这条片子,笑着笑着就哭了。与本片同时推出的,还有系列创意海报《请他骑慢点》,以及催泪短片《爸爸的雨靴》。这些内容,都获得了央视微博及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新闻网微博等媒体的推荐,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和同学们的共鸣。而这些感人至深、发人思索的短片、海报都来着同样的来源——伟德bv国际体育“火把创意工作室”。医学院2015级张同学说,在看了《爸爸的“雨靴”》之后,他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视频中,小男孩不顾爸妈担心,从垃圾堆里捡来塑料袋,为爸爸找来雨靴。她认为这个选题既有新意又有心意,表现了创作者的创造力和感染力,展现了这个团队的实力。在这个优秀而富有洞察力的团队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幕后的“主心骨”——他就是火把创意工作室的负责人王朔老师。

    火把工作室引起大众关注,不仅由于他们的组成、工作方式,还有他们的理念和思想,而这些富有创造意识与人文关怀的理念与思想,和有着多年媒体工作经验的王朔老师息息相关。王朔老师曾经是腾讯公司大闽网的新闻中心总监,去年成立了真传有道文化公司,并且与我校新闻传播学院合作成立了公共传播战略研究所。依托研究所设立的“火把创意工作室”,名字听上去便大有玄机,据王朔老师介绍说,其实他们就是“想火一把”,连slogan的设置也为“趁年轻,火一把”。工作室希望年轻人们要有斗劲,有热情,并在未来带着自己的热爱长远地走下去。那么,这个工作室到底是怎样的团体呢?王朔老师介绍道:“简单来说就是做视频,做广告。但工作室不止有校内的老师指导,还有像我这样的校外导师带她们做一些真实的、直接跟业界相关的案例。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的东西,远比抱着书本啃理论要鲜活实用。”拍摄《铁骑版“春之声圆舞曲”》和《爸爸的“雨靴”》这样出彩的短片需要创意,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向人们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这并不容易。“因此,追求实在的王朔老师会时不时地在联系群里发思考题,通过专门“开脑洞”的练习对同学们进行有效的思维锻炼,促使大家跳出固定僵硬的思维模式。

    除了“脑洞”之外,有能力、眼界宽也是做出好作品的重要前提。火把创意工作室的同学们对社会想象的洞察力很强,这或许与他们得到的锻炼有关。工作室会对刚进入工作室的学生进行培训,除了学习方法和亲身实践,工作室的成员还有许多福利:去新浪参观,去可口可乐参观,听中石油讲品牌等,这些都是学生时代可遇不可求的拓宽眼界的机会。王朔老师认为,一件事亲身经历过,才会在心里有真正的思考和把握,才能做出独具特色的作品,才能在广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正是因此,在锻炼中成长起来的“火把工作室”才能制作出真正能够打动观众、感染观众的“现象级”影片。

    作为广告人,拥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被广告影响着,正如王朔老师所说:“广告是一种劝说,我们是一种沟通行为,责任感是我们存在的一部分。”广告对人的影响是双重的,除了对受众,它对创作者也有很大的影响。“我想让学生能够多看看这个世界,多看看这个世界上那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想法。他们用创新的选材来反映现实,比如中石油的铁骑返乡的视频,就是源于因为他们认为需要有人为农民工群体发声的社会责任感。大家在社会、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拥有自己的领悟,才能共同成就一个身负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团队。火把工作室的同学感慨道,他们不仅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还更早地接触到社会,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体会,这使得他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观众的心理、把握观众的需求,让他们能够创作出真正走入观众内心的作品。在采访的最后,王朔老师给出了自己的期待,他希望同学们能学到东西真正受益,团队则继续为需要的人发声,以独特的视角做广告,不断推出好作品。

    【第三版】

    责任编辑:林华英

    考研征途,路漫漫其修远

    文/陶尚闻 万哲华 王允婷 许童

    日前,我校201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已经落下了帷幕。据20171220日出炉的《2018年全国研究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女生考研的比例不断提高,从2007年的48%增至2016年的55%。值得思考的是,在读研和就业的十字路口,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了读研深造的道路?为了了解当下女大学生们在“考研”路上的心路历程,《厦大青年》编辑部进行了调查。

    在考研和就业的交岔路口,不论哪条路都存在着未知,都有风险和挑战。在我们的调查当中,49.46%的受访者认为在当今社会读研是必须的,另有47.31%的受访者在继续深造与直接就业之间徘徊,而他们的一大顾虑就是:毕业后直接就业意味着更早接触到社会并且积累工作经验,而选择读研深造后就业则意味着比同届本科毕业生更晚进入社会,研究生们会花上三年本可以积累社会经验的时间用于学术研究,毕业后进入社会则要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虽然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在学历上更高一筹,但面对现今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58.6%的受访者对于传统的“学历越高越好”的说法抱有怀疑,对于怀有就业考虑的许多大学生来说,决心考研就要破釜沉舟——当周围的同学走向实习岗位,选择考研的自己则在承担着巨大备考压力的同时,还面临着落榜的风险。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邱天予表示,在考研期间确实会有“如果没有成功就会变得与大家不一样”的焦虑,情绪变得紧绷。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女性选择考取研究生呢?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据调查数据显示,82.11%的受访者认为研究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高,更具有专业性和方向性,而随着社会男女平等程度的不断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掌握更丰富、更完备的知识越来越成为当代女性的切实需求。因此,女性考研人数日趋增多不足为奇。其次,66.32%的受访者认为,拥有硕士学历的女性在当前就业市场中会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72.63%的受访者认为,在研究生学习的过程中,女性也能提高自身能力、实现自我完善,对于她们的未来工作与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受访者表示,在社会学历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许多较为稳定、有发展前景的职业都要求硕士学历,这也促使谋求个人发展的女性们会越来越趋向于考取研究生。此外,在经历了十六年象牙塔的生活后,有超六成受访者认为他们对于走向人生新阶段——就业尚未做好心理准备。而在这六成受访者中,女性更是占了绝大多数。较之男性受访者,女性似乎更希望能够有一段缓冲期作为学生时代与职场女性之间的桥梁,而“缓冲”的最佳选择之一便是读研。在读研的过程中,女性们可以更多地思考自己作为新时代女性未来的人生规划与发展方向,并获得导师的指导,用更丰厚的时间为自己的职场生涯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在考研这条路上,大多数考生一开始都踌躇满志、跃跃欲试,但时间的推进、战线的拉长,考验着每一个考研学子,让他们在放弃与坚持的徘徊中纠结。在受访的有考研意象的同学中,有近半表示“如果有很好的工作机会,会放弃考研,选择就业”,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男性受访者。他们坦言,在考研的复习阶段常会自我怀疑,会担心读研的三年中自己与同龄人的社会阅历存在差距,会担心将人生的“黄金时段”用于读研会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不利。在这些压力之下,一部分男生面对良好的就业机会与环境,就会较为容易选择放弃考研而去就业,因此最终参与考研的女性比例便不断增大。

    无论如何,对于已经成为考研主力军的女大学生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在考研前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站在人生关键的十字路口,仔细思索未来人生的道路是必要的,切勿随大流而迷失方向。身处考研的浪潮中,应该明白自己向往何种生活状态,以及这种“向往的生活”是否需要通过考研来实现。若是确定了要通过考研实现人生目标,那便风雨兼程,勿复焦虑,一往无前地实现梦想吧。

    爱国超燃,主旋律电影的崛起

    文/牛博文 姚琪钰 修增志 吴迪

    去年暑期,一部《战狼2》燃爆荧屏,票房一路高升,最终跃居2017年暑期档电影票房榜首。而2018年春节档中,《红海行动》更是凭借高口碑实现票房反转。这类以革命历史事件和现实主义等为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的影片被称为“主旋律电影”。而近两年来,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质量不断提高,上演“现象级”火爆,广受年轻一代热捧。

    在我国,主旋律影片自建国起便开始发展。我国曾拍摄出一批以战争为题材、以英雄模范人物为创作对象的优秀主旋律影片,如《地道战》《焦裕禄》等,这些影片在上个世纪起到了宣传主流价值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作用。但随着影视文化的发展和观影群众的更新,这种简单地以战争为题材、刻意塑造具有完美人格的人物的电影,已丧失了对观众的吸引力。当被问及对“主旋律电影”的印象时,人文学院2017级本科生李郑泽峰同学说:“我对于主旋律电影的主要印象还停留在过去那种说教意味浓厚、以革命热血来激励人心的时代电影,因为印象中的主旋律电影观赏性不是很强,所以在主旋律影片上映时我很少会去观看。”航空航天学院2017级本科生张伟霖也说道,“以前的爱国主旋律电影大多题材偏向抗日战争时期,内容较为老套,而且有些脱离实际,相对难以得到年轻观众的青睐。”在如今的商业时代,旧的主旋律电影由于未能与时俱进、始终因循老式“套路”,对观众的吸引力不断下降。主旋律电影的制作者也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开始转变,要既能吸引受众前来观看,又能不丧失主旋律影片宣传主流价值观的作用。在探索道路中,《战狼》《红海行动》等影片便是较为成功的作品。这些影片在近些年主旋律影片市场并不景气的情况下力挽狂澜、大获成功,并非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有其特殊的原因。

    有意义又有质量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以美国好莱坞影片为代表的外国影片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外来影片不可避免的对中国影视行业产生冲击。外国高质量、高技术影片的进入以及电影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国内观众对于影片的质量高低有了衡量的标准。反观部分主旋律爱国影片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等荒诞的情节出现在打着爱国主义旗号的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中,造成观众对于主旋律影视作品高质量的要求同主旋律影片自身水平较低的现状之间的矛盾,这样的“主旋律”乱象不仅观众不买账,而且也受到了来自《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一类的主流媒体毫不留情的批评。但其实,我们不可忽略的是,近些年来,影视片制作者都在努力提高作品的质量,满足观众的要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人文学院2017级本科生李康伟同学,一直十分关注国内主旋律影片的发展,他说道,“相较于之前的电影,现在的主旋律电影能够突破限制,不再将爱国主义的体现放在抗日英雄、劳动模范这些上,而是能够将爱国主义融入剧情片、灾难片、谍战片等各种题材的影片中,有意义又有质量,使观众观看的时候既可以受到爱国主义等正确的价值观的熏陶,又能够获得比较好的观影感受。”《战狼》《红海行动》等爱国主旋律电影的火爆是意料之中的事,这些影片在制作水准、场景设计等方面都有了大程度的提升,电影本身质量水平高是它们能够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原因。《战狼》团队在影片创作中与国外优秀的影片制作团队通力合作,实现影片创作技术上的升级。就像导演吴京所说“对待影片创作要始终秉持着一颗严肃认真的心”。《战狼2》等主旋律爱国影片票房高涨的现象也带动了商业电影市场的态度转变,越来越多的电影将质量奉为圭臬。在以往的认知中,我们总是认为中国影片在场景制作以及特效等方面不及好莱坞商业大片,但是《战狼2》的出现将这一差距大大缩减,其中的一些大场面的布置以及科技效果的处理,都在彰显着中国的电影行业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点燃我的是归属感”

    “点燃我的是归属感”,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李同学这样说。“每个人都会有归属感,小到家,大到国。当电影描述属于你的集体的辉煌事迹时,那份燃,那份热情,那份自豪,是其他情感无法替代的感受。”这些主旋律电影所凸显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强烈的国家归属感引起许多观众的心理共鸣。航空航天学院2017级本科生张伟霖在谈到对《战狼2》影片票房的看法时说道,海外撤侨事件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政府对人民的关心和保护,不论你身在何处,祖国都是你最强大的后盾,影片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战狼2》取材于中国非洲撤侨事件,影片中多次出现的中国舰队以及新型武器燃起了中国人心中对一个强大祖国的向往。《苦难辉煌》的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不会想到中国会强大到今天这样,那时候他们的梦想就是安定的生活,他们不会想到一百多年后的中国会拍出一部电影叫做《战狼》。“中国护照不能带你去很多地方,但它能从任何地方把你带回家”,《战狼2》中的这句话将中国人民的归属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红海行动》更是对这句话最真实的演绎。有人说,派一支精锐军队去营救那些人,付出的代价究竟值不值得?如果从单纯的功利价值来看似乎不值得,但这其中并不是简单的量化对比,更重要的是,这一行动是中国对人民的承诺,是中国对人民强烈归属感的回应。

    “我们有足够的文化自信”

    《战狼2》等电影在高票房的背后还昭示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外文学院陆晓蕾老师说道,这些电影本身是一种文化软实力,它们的产生对于我国民族价值观的传播,国家形象的塑造以及文化输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评价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还体现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美国在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的情况下,也很重视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式大片向外传输的,以美国梦为代表的美式价值观。这些文化上的输出十分重要,经济会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精神文化。因此,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也应当得到重视与提高。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中国现当代文化。《战狼2》《红海行动》这些主旋律影片便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这些影片彰显着我们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海洋与地球学院2017级本科生林华英同学在谈到主旋律电影的火爆时这样说道,中国不仅有京剧、先秦诸子等古老而悠久的文化,还有着新世纪、新时代的中国文化,我们有充足的资本和底气去向世界宣告我们的文化。

    正所谓“黄金无足色,美玉有微瑕”,这些火爆荧屏、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影片也有着不足。《战狼2》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好莱坞超级英雄的形象,一个人单枪匹马拯救大家,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和军队所强调的团体意识有一定的出入,而且影片在一些打斗场面的设计上也有夸张的成分。《红海行动》相较于《战狼》的个人英雄主义则有改变,在战争场面的表现上也更为真实,情节更为紧凑。但《红海行动》中八个人打一百多人,虽然有些伤亡但依旧完成任务的情节设计,同样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航空航天学院2017级本科生吴同学和医学院2017级本科生许同学说道,目前主旋律影片虽然在技术上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情节设计、电影内涵、剧情创新方面还有待提高。同时,他们都认为中国电影应该多借鉴国际一流大片的成功经验,拍出受全球观众欢迎的好作品,以便更好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文化。但瑕不掩瑜,这些主旋律电影仍是近些年来华语电影的精品之作,它们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情怀及中国人民对祖国的归属感,是我们强大的精神财富。随着中国影视行业进一步规范发展、精神文化产业进一步加强,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高质量、高水平的影视作品将层出不穷。

    碧血射雕今安在——金庸武侠是否依旧风靡校园

    文/赵恬静 程一林 陈晓露 张子明

    一代有一代的潮流,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金庸小说风靡的年代虽已过去,但它们依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今年,一波金庸影视剧的翻拍潮流又将来袭,在大学校园,金庸武侠是否依旧风靡呢?针对此问题,《厦大青年》报对我校大学生的金庸武侠小说的阅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访,累计收205份有效问卷。

    据调查数据显示,半数的同学没阅读过金庸武侠小说,在谈及原因时,其中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和选择的增多而导致了阅读减少。“因为现在流行碎片化阅读,大部头小说越来越不受欢迎了。再加上网络小说的兴起,各类小说都有了发展的空间。”人文学院2017级的蒋同学说道。另外,还有半数的同学认为,金庸武侠对当代的大学生而言缺乏时代共鸣感,这也是其热度不再的原因。在20世纪80年代文革后国内一片“情感沙漠”的背景下,金庸高标“侠义”与“爱情”的旗帜横空出世,成为时人追捧的对象。而如今,伴随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质量的双重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娱乐方式更加多元,影视剧、综艺节目、健身等都成为了同学休闲的选择,不必再拘泥于小说阅读。当特定的时代土壤不复存在时,金庸作品的吸引力自然会降低。

    来自航空航天学院2017级的朱同学说道,“金庸小说中构造的武侠江湖,所描绘的大多是江湖恩怨、儿女情仇,虽说经典,但不新鲜。年轻人大多有猎奇心理,像三体这样的科幻小说可能更对当代大学生的口味。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全面建立,传统社会结构和生活模式已经改变。武侠的载体有两个,一是江湖,二是庙堂,离不开“家国”二字。家说的是江湖恩怨腥风血雨,国说的是庙堂党争天下大乱。金庸的小说,《射雕》写宋末,《倚天》写元末,《碧血》写明末,都在极其动荡的王朝末年。“侠”是什么?是游走在江湖和庙堂之间的超人,他们武力高强,能超越凡人的肉身限制驰骋山河,还能超越国家的权力束缚以武犯禁、制裁恶人。“侠”是一切传统道德和暴力的化身,以道义的名义对他人实施审判,民众之所以期待侠,乃是因为原有的国家机器发生了破碎和堕落。道德失序,国之不国,便有侠者从天而降,匡扶正义,成为人间英雄。金庸武侠小说风靡之时,是众人对混乱时局的焦灼,混合着民族情绪的忧虑,加上对民国以前传统社会不远的记忆和情结,才有了对“侠”的渴望和寄托。时至今日,现代化的人民政府代替了传统的王朝体系,现代化的法治已经代替了传统社会的人治。在国家高速发展、和平稳定的时期,人们对国家和政府都有很大的认可度,在建立了现代观念的社会里,“侠”承载的很多观念,都已不再适用。现代的法治观深入人心,现代理性的程序正义战胜了传统道德的结果正义,作为个人的不再拥有审判的权利,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金庸武侠小说的“风光不再

    不过,据问卷显示,虽然半数的同学没有阅读过金庸的作品,但59.02%的同学认为金庸武侠会作为经典继续流传,而其中93.39%的同学都认为金庸作品之所以能够延续强大的吸引力,是因为作品本身的魅力。对此调查结果,我们和人文学院中文系的苏永延老师进行了交流讨论。苏老师指出,金庸的作品有着特定的表现手法:“金庸每讲一个故事,都有非常强的历史感。他塑造人物都是在特定历史氛围里,而不是只重单独的个体。”金庸的小说具有一种广阔的历史视野,他介于历史和传奇之间,把历史与传奇写的水乳交融,浑然天成。金庸是一个学者型的作家,他用特殊的审美功能,在小说中出现成吉思汗、李自成、康熙、乾隆等历史人物,使曲折离奇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并反过来用真实可信的情节,描绘一些本是虚构,却能给予读者历史人物的错觉感的人物形象。金庸的小说充满了历史文化积淀和史诗的效果,我们可从《天龙八部》这部历时四年时间写作的宏篇巨著中, 看到金庸把萧峰的身世背景放在宋、辽和亡燕、大理的三国四方的争端之中,在历史的真实、材质的真实中描绘出鲜活的萧峰的英雄形象。

    除了表现手法,金庸还将文学作品拔到了哲学的高度。正如苏永延老师所言,“金庸作品里面,其实在不断强调一种侠的哲理。”在金庸小说早期,“侠”是民族复国主义的侠,如陈家洛、袁承志等,虽有反抗非正义的民族侵略之意,但民族情结高踞于正义伦理之上。从1957年开始,《射雕英雄传》加入了阶级观点,背景仍是在民族战争之中,形成了民族之“国”与阶级之“民”的双元结构,这种结构让人物认识到还有比民族和阶级更高层级的正义伦理,人物身份不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可以在民族之间游弋,在阶级之间升降。郭靖经历了不同的境域之后,意识形态认知自然不同,在全书结束之时,郭靖敢于公然冒犯成吉思汗,郭靖说:“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以我之见,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当晚,成吉思汗崩于金帐之中。小说结尾写道:“郭靖与黄蓉向大汗遗体行过礼后,辞别拖雷,即日南归。两人一路上但见骷髅白骨散处长草之间,不禁感慨不已,心想两人鸳盟虽谐,可称无憾,但世人苦难方深,不知何日方得太平。”这里留下的不仅是无尽的惆怅,也是新的问题的提出,即武侠的责任和义务到底是什么?武侠意识形态的核心原则到底是什么?在接下来的作品《神雕侠侣》中,金庸给出了新的侠的意识形态,“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金庸作品的内在魅力已经使其从流行作品变为了经典文本。金庸的热潮或许正在消散,但金庸的作品却将在经典化中继续流传。侠与剑的故事动人如故,少年意气与拿云心事依旧在一代代读者之间分析和传递。侠肝义胆,诗酒总要趁年华,碧血射雕今还在。

    【第四版】

    责任编辑:方佼娜田诗雨

    厦大民乐图鉴,古风雅韵之传

    文/高玲王小莉 胡晨

    在厦大宁静的角落里,不时会有陶笛声悠扬。时而晶莹透亮、轻柔优美,时而浑厚低沉、悠远嘹亮,时而空灵、婉转、深邃,在那思源谷中、芙蓉湖畔,陶笛声声悠鸣。

    陶笛形似陶埙,只身小巧,易吹奏,便携带。国际关系学院2015级龙丽颖同学说:“陶笛的优势主要在于手势变化简单而且容易上手,价格不高且声音优美动人,既高大上又接地气,适合的场所多。”管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王文慧也说道,“我觉得陶笛声音古朴纯粹,悠扬清雅,而且便于携带。”陶笛具有笛音明快悦耳、指法相对简易、可系统教学等特点,因此能在校园内兴盛起来。“高音如笛、中音若萧、低音似埙、吐音比珠”,那种教人如临鸟语花香、高山流水自然之境的清脆音色,使陶笛在演奏中国曲目、民歌民谣时如鱼得水,不是民族乐器而胜似民族乐器。王文慧说道:“开始学习陶笛后,只有日复一日的练习,对每一首曲子都有自己的理解,技艺才会突飞猛进。只要你融入到传统乐器的魅力中,定会与之定下不解的情缘。”在厦大校园内,雅致的传统音乐充满着生机,陶笛社社员龙丽颖感慨道,社团的笛友们以陶笛为媒,因陶笛结缘,收获同道友谊,圆自己的乐器和音乐梦,厦大陶笛社的活跃正是古韵音乐魅力的写照。

    在这个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恢复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民乐热潮此起彼伏。在厦大校园内,民乐发展情况又如何呢?民乐社社长、2016级药学院本科生李哲慧说道,“以陶笛为代表的校内民乐发展情况并不乐观,尤其缺少人才。”像陶笛一类的传统乐器都有着较强的个性,在民乐合奏中不同材质的乐器很难协调,而民乐团编制参差不齐,加上低音区相对空乏,相较于西洋交响乐团在张力上确实有些不足。因此,厦大民乐团的同学们也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他们期待更多热爱民乐的同学加入,大家通过不同乐器的演绎和交流收获新的想法,为我校民乐发展与创新寻找突破点。其实,民乐的合奏配置一直在慢慢规范化,民族乐器的独特与个性让它们在乐器融合中具有无限可能。例如为改善民乐合奏中不和谐的视听效果,马来西亚华人文正球便融合了二胡、古筝、古琴等多种传统乐器,研发出低沉又纯净悦耳的低音文琴和倍低音文琴,很快便成为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第一件中国乐器。民族乐器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少不了演奏者的思量和倾入的情感,它将染上属于这个时代的音乐气息,而厦大的民乐发展也必然会紧随着时代的大潮,为民乐增添独属于厦大的精神与气息。

    校园内民乐的发展,依托于提倡“文化自信”的时代大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不忘本来”,因此,传统文化的根不能忘记,属于传统文化一部分的民乐文化也不应该被遗漏。民乐教育有必要得到普及,这是传承民乐文化的有效手段。国家已经意识到,民族音乐的传播可以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及民族情怀的培养,但中华民族本土音乐在音乐教育体系中并非主流,尚未能很好地将其载体——民族乐器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此,民乐社社长李哲慧同学说道,“其实,我们不应把音乐简单视作教学评议标准之一,不应为追求技法教学上的简单性而选择竖笛等缺乏气息控制艺术的非传统乐器,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传统乐器的低普及率。”民族乐器最大的特点就是源于生活,传承传统乐器的意义更在于其作为载体所反映的生活特点和民族文化。传递民族气节和民族意志,唤起今人的民族情怀,这是为进学而掌握西洋乐器的人所不能体会的情结,是厦大诸多民乐团体所极力希望通过普及民乐而去传承的、埋藏于每一位国人内心的民族情感。

    和诗以歌,经典永驻

    文/邱雅菲 王允婷 俞锦祺 徐文俊

    “苦乐多,衣衫薄,诗里摇清波;旅中人,途上客,一生一阙歌”,一曲经典吟出人生杂陈,予心灵以洗礼,荡平哀愁。经典是干涸寸土上的细密雨珠,是青山淡水间的袅袅烟波,是旅途寂寞时耳边回响的童谣,是史诗流传中代代相传的记忆。我们要传承经典,因为它彰显了民族鲜明的个性,也因为它积淀了千年的文化。

    社会对于文化自信的重视,让人们将越来越多的目光转移到传统文化的发扬中去。中央电视台一马当先,推出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深度解读古诗词背后的人文情怀。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现代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巧妙搭配起来,邀请人气歌手倾情演绎,唱出每首歌曲背后的韵律格调,更有一众文化学者、音乐大师坐镇点评,将乐曲中的传统内涵诠释得淋漓精致。中华文化亮丽的瑰宝——诗词,其表达的美好情感和当代主流价值观碰撞出火花,与广大观众产生共鸣,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还有《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把中国影响深远的文化因素搬上综艺的舞台,以比拼竞赛的形式,寓教于乐,环节新颖,大众参与度高,让更多人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种表达方式。《国家宝藏》携手九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开创了“纪录式综艺语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让“文物活起来”。甚至于当下很火爆的手游“王者荣耀”,也通过其历史系统,将英雄的历史更好地展现给玩家,成为特殊的文化传承方式。

    在厦大,同样有许多人默默守护着诗词意蕴,并将这份宽厚豁达传承发扬。最美不过夜吟风雪诗氤氲,最殇不过望月尽思家乡曲。从幼时的“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乐趣,到童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高洁,再到青年“烹牛宰羊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轻狂,我们的血液中早已熔铸了浓郁的诗性,剔不去,斩不断。我们跟随着新时代的快节奏大步向前,也不会忘记长期积淀流传的经典。《诗经·大雅》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凰非梧不栖,伟德bv国际体育梧栖诗社便由此命名。在校期间,梧栖诗社积极组织社员了解学习诗词文化,并大力宣传古典文化内涵,举办了“伟德bv国际体育第一届诗词大赛”,为喜爱诗词的同学提供良好的欣赏环境,提升个人文化涵养。诗社成员王宗齐说道,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并不会阻碍我们用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诗歌是联系古今共鸣的纽带,是沟通情感的桥梁。情感相通,抒怀之时文思泉涌,你就会感觉在和古人对话。

    厦大校园内,号召弘扬传统文化的除了诗社,还有汉服社,青青子衿承汉家衣裳;有国学社,腹有经典诗书气自华;有茶士研修班,从一杯茶开始,润化生活;还有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校选课等等。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7级本科生王宇童对先秦诸子中的道家和纵横家理论很感兴趣,谈及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文化交流的问题,他有着自己的见解,“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我们不能一味追求保持最原汁原味的形式,可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改进形式以适应当下。”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2017级本科生胡贝尔说道,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是复杂的,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任重而道远,近年来我校传统文化学习的氛围愈见浓厚,这种氛围引领我们体会经典,陶冶情操。

    传统文化的经典是历久弥新的,流行与传统此起彼伏,并不矛盾。在大学校园里,师生们共同探讨经典传统,教学相长,感受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着传统文化不一样的情怀,为传承经典助力。

    “纸”来“纸”往:流通与环保

    文/李浩月 李潇雨 李武政

    单面纸释义:A4大小,一面可用,干净整洁,四角健全。流通处用途:既可以把暂时不用的单面纸放在这里,亦可按需取用,共享纸张,减少浪费。这是单面纸流通处的说明书,简洁明了,让人过目不忘。在开展单面纸流通这一活动以来,思明本部图书馆二楼文印区的小木架上多出许多单面纸。

    据调查,大部分同学在打印时都会选择单面,或许是出于个人方便,或许是想把另一面当成草稿纸,但多数情况下,只有极少单面纸会被再次利用,大部分都将消失在永不见天日的垃圾车里,或躺在回收站里与其它废品一起慢慢腐烂。在新闻传播学院林升栋老师的课堂上,有人看到了这其中的巨大浪费,他们认为所谓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为了让这些被忽略的单面纸实现他们的价值,单面纸流通处就此诞生。

    活动发起人中的两位成员回忆起这个实践过程十分感慨,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专硕生乔巾哲和谢吟雪同学说道:刚开始只是打算倡导双面打印,经过一两个月的调研,又转变选题方向,上课汇报质询,熬夜想标语,想关键词。我们要遵循一个逻辑,什么样的人会来放纸,会把纸取走,要怎样让同学们心甘情愿去参与,整个过程是很辛苦的。在建立流通处初期,考虑到同学们的放置和取用体验,活动发起人专门准备了滚轮和马克笔,用于涂抹可利用单面纸上某些不想被泄露的信息,并反复强调说明放在流通处的纸张的用途,确保这些纸张是干净的,是可以被别人利用的资源。乔巾哲和谢吟雪时刻关注着这项活动,随时去完善细节,流通处偶尔会出现不能利用的双面纸,他们就将流通处设成两层,一层放置废旧残缺或者用过的双面纸,一层放置单面纸,避免混乱。他们说道,创建单面纸流通处的初衷除了节约纸张,还有想要引起全校师生的关注而带来更大正面影响的愿望。水滴石穿,凡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图书馆文印区慢慢地发生了一些改变,不论是双面打印的指南,还是双面打印降价的举措,这些后续完善的措施赋予了流通处持续的生命力,增强了其影响力。

    厦大图书馆藏书丰富,氛围宁静,人员容纳量大。单面纸流通处能在图书馆设立并对全校教师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离不开图书馆工作人员给予的支持。我们希望同学们关于环保的想法或创意,能借助图书馆这个平台实现,我们会尽最大能力来配合厦大环保事业的发展。图书馆负责协调的邵老师这样说道。图书馆不仅给“单面纸流通处”发起者的调研提供了很多数据,也在“单面纸流通处”的宣传上提供了帮助。厦大图书馆官方微信平台幽默活泼的推送,图书馆门口的海报,都吸引着同学们参与单面纸流通活动。谈到流通处未来的发展时,邵老师表示图书馆会大力支持“流通处的建设,将其好好保存下去,还有可能把废旧电池和塑料水瓶的智能回收机与单面纸流通处结合起来,为厦大环保事业做出更大努力。

    往,同学们带着单面纸来来往往,在方便自己的同时更促进了环保的发展。厦大学子的环保意识并不缺乏,单面纸流通的推广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航空航天学院2016级的俞同学说道,校内一些活动已经在关注环保问题,我们还需要更多师生的观察体验,去发起更多更好的活动,将大家的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要达到知行合一,从行为到意识,再从意识落实到行动,点面结合,既抓思想也抓行为。只要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关注,对于在背后默默为其付出的师生们来说,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节约纸张一小步,环保事业一大步,单面纸的流通不会停歇,将会有更多的环保创意迸发,厦大学子对于环保的深切呼唤也将继续。